首页 > 女生小说 > 晋末长剑 > 第五十四章 民情

第五十四章 民情(1/2)

目录

拓跋思恭横穿沙漠的时候,以银枪中营、板蛮、療兵为主的万余人正在另一条道路上进发。

此地经敦煌渊泉县(今瓜州县东)西境、大泽西南水滨出发,往西北方向走二百余里,沿途多草场,然后进入大沙,要在其中走五百里左右,最终抵达伊吾。

所谓大泽,又称冥泽,乃疏勒河冲击而成的沼泽湿地,东西绵延二百多里,附近水草丰美,后世已干涸。

此处要穿越的大沙就是之前拓跋思恭穿过的沙漠,西自伊吾(哈密),东至瓜州,包含沙漠、戈壁、雅丹、绿洲等多种地形,史称「八百里瀚海」,名「大沙」,唐代名「莫贺延」,

后世包括库木塔格沙漠、哈顺戈壁等地。

拓跋思恭从玉门关穿越,全程七百里,需穿越五百多里大沙。

银枪军则自大泽穿越一一唐玉门关位于此处,属瓜州晋昌县一一全程九百里,同样需穿越近五百里大沙,中间经过后世著名的星星峡。

这两条道路之外,其实还有一条更艰难的几乎全程都在沙漠中的道路,此番没有安排队伍,也不太敢,因为死亡率真的高,除了亡命徒般的沙漠盗匪或走私商人之外,没人愿意走。

七月初一,大军抵达了一处新修的成堡外,稍事休整。

此堡驻有二百名戊已校尉营兵,显然已是高昌郡境内了,西距伊吾二百四十里。

堡由天子赐名,日「柔远戌」,除戊己校尉军士外,另有发配而来的江东豪强四百余家、近两千口,以高(毗陵人)、范(吴郡人)二姓为主。

柔远成西边的伊吾除戊己校尉营兵外,还有编户胡人二百家以及时(丹阳人)、陈(会稽人)

二姓江东豪民三百家。

这四家在江东本地其实也是下层豪族,却为了司马晋的天下奋勇拼杀,致有今日,怪谁呢?

他们这会正趁着太阳将要落山,天气稍稍凉爽一些的有利时机,在地里忙活着,开挖井渠。

银枪军的士卒从不远处路过,好奇地看着这一切。

这鬼地方,在地下挖来挖去作甚呢?难道挖房子住?地上太热了?

井渠旁边的高、范二姓子弟木然地看着过路的大军。

真的是木然,表情木然,眼神也木然,仿佛那些挎刀持弓的中原武人只是草木风沙一般,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就只是挖井渠,使劲挖,不停挖,挖了六年后,还会有第二个六年、第三个六年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平静。

杨勤在数十亲兵的簇拥下,直奔一井渠。

所谓并渠,即地面是井,地下是渠。

渠水奔涌不定,地势落差较大之时,甚至有涛涛水声。

如狼似虎的亲兵们瞬间涌到井口,将几名范氏子弟逐开。

范家人的脸色终于有了变化,却敢怒不敢言,默默退走了。

亲兵们用木桶从哗哗奔流的地下水渠中打了一桶水上来,杨勤拿瓢连饮好几口,半响后满足地叹道:「比路上那些苦水好喝多了。」

亲兵们亦排队上前,挨个饮水。

杨勤擦了擦汗,看向远方。

南边唯有起伏的山峦,但不高,也不大,东西两侧全是一望无际的沙旷野。

有人烟的地方稍好一些,会有草地、树林、农田、屋舍、堡寨,没人烟的地方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偶尔见到沙中长出一些杂草,也有气无力的,一副快要枯菱的模样。

北边则是巍峨的雪山(天山),自山向南,地势逐渐变低。正所谓水往低处流,春天冰雪融化时,雪水就往地势较低的伊吾、柔远成等地汇聚。

井渠便是一条地下暗河,将这些融水收拢起来,顺着河道奔涌而下,供沿途人畜饮用,乃至灌溉农田、果园。

辛苦是够辛苦的,但环境这个样子,还能咋地?

如果任由高山融水在地面流淌,怕是用不了多久河道就干涸了,白白浪费。

井渠是非常适合高昌的,因为他们这个地形(外缘高,中间低)就完美契合一一中国陆地海拔最低点便在吐鲁番艾丁湖洼地,比海平面低一百五十多米。

「给他们留些用不着的器物。」杨勤吩咐道,然后又让亲兵把自己的马牵来,洗刷喂食。

亲兵们依言而行。

他们没什么财物,也舍不得拿粮食,于是便取来一些农具、刀牌乃至弓矢,道:「送你了。」

器械上隐有血迹,刀刃上崩了几道口子,看型制也不太像是中原的,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的范家人看到器械后,脸色舒展开来,道谢接下后,又从不远处的屋舍中取来一些瓜果。

杨勤见了,直接用拳头捣碎一个香瓜,尝了一口后,大赞道:「甜!」

三两口吃完后,他犹自赞叹道:「赵王有福了,将来甜瓜吃不完。」

范氏族人听了,暗暗叹气。

连吃六年甜瓜后,他们现在更想吃囊鲈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