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2章 教育先行(下)

第2章 教育先行(下)(2/2)

目录

再加上封建制度的残余,真正敢站出来指责官员的人恐怕是万中无一,能成功的人就更少。

虽然机会渺茫,但弗兰茨还是要做,毕竟不做就连机会都不会有。而且帝制纵有万般罪恶,却有一点如果一个意志坚强的皇帝决心完成一件事,很难有人能阻止。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卡BUG的普通人,起初大家只是来卡午餐。在奥地利帝国做出政策调整之后,外国的一些穷人盯上了奥地利帝国的学校。

他们把孩子直接送过来进行义务教育,一方面可以节省家庭开支,一方面还可以接受奥地利帝国优秀的教育资源。

由于奥地利帝国的小学很多都是教会主导的,所以一般都距离教堂很近。一群来自德意志地区其他国家的孩子索性直接白天上学,晚上寄住在教堂。

反正无论是教会,还是学校都不能眼看着这些孩子饿死,又或者病死?

尤其是隔壁的巴伐利亚人,本身生的孩子多,家乡又穷,让孩子当童工也没多少油水,还多一张吃饭的嘴。

索性不如直接扔奥地利帝国去托管,反正此时又没网络系统,他们可以先从一座城市托管四年,再从另一座城市托管四年,孩子也就长大可以作为劳动力了。

(奥地利帝国的义务教育是四年制。)

无论是根据教义,还是奥地利帝国的法律,教士们拿这些寄生虫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弗兰茨觉得倒是无所谓,只要可以用德语正常交流就没问题,真从一个国家混迹7-8年八成也就成为那个国家的人了。

如果奥地利帝国7-8年没法同化一个同语的幼年人口,那只能说是奥地利帝国政府和教育系统无能。

此外男女同校的问题在很多地区都引起了反对,这种观念问题只能靠时间来冲淡。

当然有些地方的政府和民众会比较强势,比如加利西亚地区,由于各民族杂居的关系,所以有很多所谓的族长。

不过整个加利西亚的民众对着奥地利帝国政府有着一种狂热的崇拜,毕竟他们很多都是难民,下等人,甚至身兼两者。

所以劝学这种事情通常会由各自的族长再带上几个虎背熊腰的小伙子去劝,劝服的成功率接近100%。

在有些地方不但要建女校,还要顺便再造一座修道院,因为她们觉得只有女人才能教导女人。

此外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奥地利帝国70%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内莱塔尼亚地区。

维也纳一座城市就占了全国教育经费的6%,与之相应的是维也纳儿童的入学率高达99.99%。

早上可以固定领到一杯牛奶和一片面包,午餐经常可以吃到鱼和肉,午后不定时还有咖啡和甜点,学校的奖学金抵得上一个成年劳力一年的工资。

好处是各种天才少年层出不穷,学生的平均成绩非常高,而且鲜有适龄儿童被饿死的事件。

坏处除了夸张的开销以外,很多父母干脆摆烂指着自家的天才少年,更有直接摆烂造娃开始原地抽奖的。

除此之外维也纳学生的竞争也是异常残酷,激烈已经不足来形容这场战争了,只要一分就能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

孩子们都在疯狂内卷,好在奥地利帝国没有什么补习班,否则一定会人满为患。

有些少年甚至会公开决斗。没错,没听错,两个小孩子一人拿一把开刃匕首那种。

弗兰茨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16岁以下儿童参与决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