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推己及人(3/3)(1/2)
九月,长安。
“郭淮千里浮江之策,反助郦嵩破敌,实乃神来之笔!”
张虞笑谓左右,说道:“而郦嵩知兵略,挑选先登,率骑挑之,反复冲击,并破敌军。大军取胜,乃因得乎良计!”
国中四大名将出征,或多或少皆有斩获,令张虞颇是满意。毕竟他的身份变了,不再是以前打天下的诸侯,今作为皇帝不可能事事躬亲出征,眼下四将建立功勋,至少证明他选将用人没错!
如张辽在淮南摧枯拉朽的表现,不仅连斩袁尚、袁熙二人,肃清了袁氏余孽,且还击破夏侯惇,大掠淮南。
满宠、徐晃二人不用多说,在蜀中战场上优异表现,完成半年灭蜀的目标。而郦嵩南下解围,虽说战绩不显赫,但至少完成目标,且还有所斩获。
“恭贺陛下,清除余孽,荡平巴蜀,击退南寇!”
钟繇作揖庆贺,笑道:“待平东南,辽东、交岭传檄而下,天下不日一统!”
张虞放下巾帛,说道:“元年时,朕暗自许言,五年内还定天下。大江上下盟约,若蜀中不能下,则南征难成。而今二年灭巴蜀,据有上游之地,广建舟舸,精练兵马,三年之内必能灭东南。”
刚称王时,张虞便暗暗立誓,五年内一统天下。而今过去两年时间,巴蜀、中原先后征平,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域都重新安置官吏。
今下除了东南大敌外,剩下便仅辽东公孙氏、交岭士燮二大割据势力。以士燮性情,见南方承平,大概率献表归降。而辽东公孙氏不好说,或要遣兵远征,方能纳入中原。
“大江本为天堑,今同享大江之利,则天堑消亡,所难者无非水师能否胜敌!”荀攸说道。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刘备屯兵夷陵,有西伐巴中之念,令郭淮精练兵马,固守险关,莫要让刘备杀至江州。”
说着,张虞看向荀攸,说道:“巴蜀、荆汉、淮南三役封赏尽快筹备,务必在年前封赏下去。留守巴蜀兵卒额外赐拨钱粮以为奖赏,以为驻兵异地贴补。”
“诺!”
钟繇趁机说道:“陛下,蜀中贤士众多,今欲安巴蜀,恐需征辟乡人至京畿。”
“丞相是为何意?”张虞问道。
“益州刺史由满督兼任,其需顾及军政之事,恐分身乏术。臣以为或需选上卿南下,代陛下征召蜀中贤士,并举荐至尚书台。”钟繇说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卿之言有理,今拜雍州刺史孙资为益州招抚使,招抚蜀、巴、南中三地兵民,察风俗,识人情,知地理,以便朝廷治蜀。”
“那雍州刺史呢?”钟繇问道。
“由太原太守卫觊出任!”
卫觊字伯觎,乃卫仲道之兄,河东安邑人。张虞下河东时,卫觊在朝中任侍郎,及破李傕时,卫觊与刘协共受张虞都护。时张虞手下缺少贤士,蔡邕遂举荐卫觊,张虞拜为茂陵令。
卫觊治茂陵以来,便依照彼时关中情况,越级向张虞提出诸多建议。其中有一封奏疏非常关键,帮助关中迅速安稳下来,并成为张虞每破一地的主要施政方针。
其言关中为膏腴之地,董氏西迁之民二十万家,人丁无食,兵戈频发,田亩荒乱,人民多有流亡。故为安关中,宜当速安诸县,以招百姓归乡,授予田亩。
国库空虚,无法安民,而盐乃国之大宝,宜置盐铁丰府库,易市买犁牛以供流民民,劝民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时天下知关中太平,远近之民必日夜竞还,以弱临近诸侯国力,而济强关中兵力。
凭此封高屋建瓴的上疏,卫觊便被张虞记在心中!
在茂陵治理两年,茂陵人民安康,人皆有田,赋税缴纳足额,遂迁升临渭郡守。在郡多年,广开水利,民众丰收,授夷耕作,夷人大悦,汉夷顺服。
时司马朗升迁刺史,卫觊转迁太原郡守,沿袭先人之政,打击郡中豪强子弟不法所为。今在尚书台中广受好评,且在岁初还向张虞上疏,关于律法教化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