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动漫 > 星际:你要用机械之心系统泡妞? > 第566章 人工虫洞的原理

第566章 人工虫洞的原理(1/2)

目录

第二个功能就比较夸张了,框架同时会在虫洞的喉部位置,产生与负物质的负引力场相对应的正引力场。

这两个功能,听起来很简单,具体实现的复杂程度却是空前绝后的。

以大型星门的主要规格为例。

首先,需要在短时间内,由框架内的负物质生成装置,生成海量负物质。

当海量负物质集中在框架内,并且负物质能量密度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负物质便会撑开虫洞的喉部,一个人工虫洞就此诞生。

生成人工黑洞的参考公式为p+t<0,其中p 是能量密度,t 是径向张力。

不过,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几个步骤,才是让虫洞具备实用性的关键。

如果不施加辅助手段,虫洞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坍塌,功亏一篑。

需要在同一时间,在虫洞的喉部位置,施加一个极大的正引力场。

与以往引力场发生器产生面引力不同,这一次,需要将引力集中于一个无穷小的点,据此模拟出一个大质量黑洞。

接着,将虫洞的喉部,置于这个模拟黑洞的稳定轨道上,确切的说,是刚好位于模拟黑洞的事件视界的外围。

这么做的第一个作用,是利用模拟黑洞事件视界附近的极端曲率,压缩虫洞喉部,减少维持其开放所需的负能量总量。

类似“引力杠杆”,借用黑洞弯曲时空降低虫洞维持成本。

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则是利用模拟黑洞的外部引力,抵消虫洞内部的潮汐力,让穿越其中的飞行器,不至于因为潮汐力而解体。

第三个作用,则是利用模拟黑洞附近的时间膨胀,也就是引力红移,相对降低穿越虫洞飞行器的能量消耗,让局部时间变慢,等效于能量需求减少。

综上,星门框架内,需要预埋产生负物质的负物质发生器,和产生强引力场的引力波发生器。

并且这两个装置,还需要在作用时间和输出曲线上,进行完美无缺的配合,任何一点点偏差,都会造成虫洞的坍塌。

因此,便涉及到了星门的次要结构,也就是能源模块与控制模块。

能源模块,由240组零点能发电模块组成,单台功率为30亿千瓦。

为了实现星门主框架的绝对稳定,这240组零点能发电模块,会按照质量与质心,均匀分布在主框架的外部,并采用刚性连接方式与框架相连。

此外,框架外侧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布置一台超级计算机,用于并行计算星门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海量公式与数据,并对各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同步调整。

至于如何人工控制虫洞的出口,相对来说则比较简单。

利用虫洞喉部的模拟黑洞的引力场弯曲时空,改变出口方向。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调整应力-能量张量 t μν,局部改变虫洞连接的目标时空点。

不过,这也涉及到复杂的引力场和负能量密度配合调整,稍有误差,就会造成巨大的时空偏移。

砾岩完全沉浸在了设计文件中,一时间忘记了时间,等他结束浏览,骤然发现,已经是深夜了。

为了避免乘员因为时间错乱导致的生理紊乱,日蚀号采用了标准的银日时间,一半时间作为白天,一半时间作为黑夜。

而船上的照明系统,也会根据时间表,进行有规律的明暗调整。

此刻往工作室外望去,已经是漆黑一片,只有地面绿色的带状指引灯条,还在微弱的闪烁着。

一股疲惫感涌上全身,砾岩揉了揉眼睛,站起身,准备离开工作室。

“你忘了答应我的事情了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