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最强皇太子 > 第443章 皇上,朱棣求见

第443章 皇上,朱棣求见(2/2)

目录

“这里是皇宫,轿子不准入内。”

朱高炽这时候拉开帘子。

“这位小兄弟,我不是别人,我是现在的燕王朱高炽,是皇上的亲侄子。前面那轿子坐的是我爹,是皇上的亲弟弟,过去的燕王。你看,这都不是外人,我爹他老人家现在身体不太好,所以你看能不能行个方便,就让他进去吧。”

一听朱高炽这么说,守门士兵也行了礼。

“燕王殿下,不是我不通融。主要这是皇宫里的规矩啊!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皇亲国戚,都没有敢坐轿子进宫的,这对皇上可是不敬。皇上要是怪罪下来,我可是要担责任的。”

朱高炽在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满脸堆笑地递给那守门士兵。

“小兄弟,你通融一下,皇上那边我会解释的。”

那士兵直接拒绝。

“燕王殿下,这件事我确实是帮不了你了,所以这银子也请您收回去吧。”

朱高炽也没办法了,只好来到朱棣的轿子前说道。

“爹啊,人家不让轿子进宫,而且您老人家现在身体那么虚弱,也走不了太远。要不咱还是先回去吧?”

“不……轿子不能进宫,我就走进去……”

朱棣凭着一股犟劲,下了轿子,就要往里走。朱高炽无奈了,急忙拖着身,跟了上去。

朱棣深知,自己需要向皇帝朱标上奏此事。尽管他心中有些忐忑,但还是坚定地提起了笔。他回忆起自己与朱标之间的种种过往,朱标一直是宽厚仁慈的兄长形象,尽管他们之间也曾有过权力的博弈和立场的分歧,但岁月似乎已经冲淡了那些曾经的波澜。

朱棣在奏折中写道:“陛下,臣弟朱棣,如今已至暮年。臣弟一生征战,幸得陛下庇佑,得以安享晚年。然臣弟心中对北平之情难以割舍。北平乃臣弟之根基所在,臣弟年少时于彼处习练武艺,后来又镇守北方,抵御外敌,于彼处建立诸多功勋。如今臣弟老矣,每念及北平之山川草木、黎民百姓,心中满是眷恋。臣弟恳请陛下恩准臣弟回北平养老,于彼处度过余生。臣弟愿将毕生所学、所感皆传于北平之军民,以报陛下之恩德,以传陛下之圣德于那片土地。”

朱标收到朱棣的奏折后,心中泛起复杂的情感。他坐在御书房中,久久凝视着那份奏折。朱标知道,朱棣确实为大明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想起朱棣在北方的军事成就,那些抵御蒙古入侵的战役,朱棣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谋,守护了大明的北方边境。

朱标召来身边的大臣,与他们商议此事。有的大臣担忧朱棣回到北平后会有不轨之举,毕竟北平曾是朱棣的势力范围,他在那里根基深厚。然而,也有大臣认为朱棣已年迈,应当满足他的思乡之情,而且这也显示出皇帝的仁慈。

朱标权衡再三,决定召见朱棣。朱棣接到召见的旨意后,整理好衣装,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往皇宫。当他见到朱标时,岁月的沧桑在两人身上都清晰可见。朱棣恭敬地行礼:“陛下。”朱标看着朱棣,温和地说:“四弟,朕看了你的奏折。朕知道你对北平的感情,你在北平的贡献朕也都铭记于心。”

朱棣连忙说道:“陛下,臣弟感激陛下的理解。臣弟在京城多年,虽备受陛下关照,但心中始终想念北平的风土人情。臣弟如今只想回到那里,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再无他念。”

朱标叹了口气说:“四弟,朕知道你的想法。朕也理解你的思乡之情。不过,朕也有一些担忧。朕并非不信任你,只是朕需要考虑大明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

朱棣赶忙表态:“陛下,臣弟明白陛下的担忧。臣弟回到北平后,定会安分守己,绝不再参与任何军政事务。臣弟只愿与旧部故交叙旧,与北平的百姓共享天伦之乐。臣弟会以自身之言行教导北平的子弟,让他们忠诚于陛下,忠诚于大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