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247章 老相赴宴忧谏阻 炀帝筹巡志南游

第247章 老相赴宴忧谏阻 炀帝筹巡志南游(1/2)

目录

第二年正月初一,杨广在他的行宫里接受百官朝贺,宣布改年号为"大业",同时大赦天下。

他神采飞扬地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文武,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高声宣布:“从今天起,萧妃正式册立为皇后,晋王杨昭立为太子。”

旁边的侍从官员马上躬身说:“微臣这就派人去长安传旨!”

杨广点点头,接着颁布一连串命令:“任命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郭衍为左武卫大将军,于仲文为右卫大将军。

豫州改名为溱州,洛州改称豫州,废除各州的总管府制度!”

大臣们齐声高呼:“陛下英明!”

大约过了二十多天,杨素从并州打了胜仗回来,进宫面见皇帝。

杨广特别高兴,命人把早就准备好的金银珠宝、锦缎绸缎、豪华车马都摆在殿前。

杨广看着杨素,满意地笑着说:“爱卿这次立了大功啊!”

杨素恭敬地行礼说:“臣只是尽忠职守,不敢居功。”

这时大臣牛弘上前,大声宣读圣旨:“杨素立下大功,晋升为尚书令,特别赐予重赏!

其他将士也都加官进爵!”

殿内的将士们个个喜形于色,纷纷谢恩。

杨广一挥手,侍从们立即把赏赐品分发给众人。

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很快就分配完毕。

将士们跪地磕头,齐声高喊:“谢陛下恩典!

万岁!万岁!万万岁!”

炀帝龙颜大悦,当即拍板要建造宫室:“杨素,朕命你为东京总监工,即刻动工!”

杨素领命而去,转眼间便召集了二百万人手。

工地上热火朝天,号子声此起彼伏。

不到一个月,宫室拔地而起,气势恢宏。

炀帝背着手巡视了一圈,却皱起眉头:“房子倒是够大,可怎么冷冷清清的?”

他眼珠一转,下令道:“来人!

把洛州城内的百姓,还有各地富商,统统给朕迁过来!

至少几万户!”

没几日,宫墙外便挤满了人,街市喧闹,繁华骤起。

炀帝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可没过多久,他又觉得不对劲了。

“杨素盖的这房子,大气是大气,可不够精致啊!”

炀帝摸着下巴嘀咕。

他立刻召来宇文恺和封德彝,这两人最懂他的心思。

“陛下有何吩咐?”

宇文恺躬身问道。

炀帝一挥袖:“朕要你们再造一座离宫,必须比杨素的更精美!”

“臣遵旨!”

二人异口同声。

他们直奔洛水南岸,圈地数十里,一直延伸到皂漳。

工地上尘土飞扬,工匠们忙得脚不沾地。

“木料、石料,统统从东南运来!”

宇文恺指挥着,“陆路用民夫,水路用船,日夜不停!”

封德彝补充道:“还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但凡天下少有的,都给陛下找来!”

炀帝远远望着忙碌的人群,眯眼笑了:“这才像样!

朕的离宫,总得有点稀罕物点缀点缀!”

工地上,车马船只川流不息。

江岭以南的奇珍,源源不断送入洛阳。

炀帝背着手,心想:“这天下,还有什么是朕得不到的?”

试想为了一座离宫,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光是那些几十围粗的巨木、三五丈长的巨石,搬运起来就不知累死了多少壮丁。

更别提那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是从千里之外运来,不知又花了多少钱粮,死了多少性命,才终于建成这座洛阳离宫。

这天晌午,宇文恺正和封德彝在宫门外等候圣驾。

烈日当头,封德彝擦了擦汗,低声问道:“宇文兄,你说咱们这事儿,会不会太过劳民伤财了?”

宇文恺冷笑一声:“封大人倒是会替百姓操心。

可你想想,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只要陛下高兴,死几个草民算什么?”

正说着,远处传来仪仗队的鼓乐声。

两人连忙整了整衣冠,跪伏在地。

炀帝的龙辇缓缓停在了宫门前。

他撩开车帘,眯着眼睛打量这座崭新的宫殿。

阳光照在鎏金的屋檐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起来吧。”

炀帝挥了挥手,“带朕看看你们的新作。”

走进宫门,处处都是雕梁画栋。

汉白玉的栏杆上盘着金丝龙纹,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七彩光芒。

后花园里移植来的奇花异草,都是从江南快马加鞭送来的。

“陛下请看这棵珊瑚树。”

宇文恺指着一株两人高的红珊瑚,“是南海郡守特意献上的贡品。”

炀帝抚掌大笑:“好!

比朕在扬州见过的还要精美!”

走到一处凉亭,封德彝小心翼翼地问:“陛下觉得这亭子的样式可还满意?”

“满意,自然满意!”

炀帝踱着步子,忽然转身对二人说:“你们知道吗?

当年陈叔宝的临春结绮,跟这儿比起来,简直就是乡野茅屋!”

宇文恺立即接话:“陛下圣明。

那陈后主沉迷酒色,哪能跟陛下相比?”

炀帝被这话捧得飘飘然,随手解下腰间玉佩赏给二人:“你们办事得力,该赏!”

就这样转了大半天,炀帝越看越欢喜。

最后他站在最高的楼阁上,望着远处的洛阳城,忽然说:"传旨下去,这儿就叫显仁宫吧。

明日就让皇后她们都搬进来住。”

封德彝欲言又止,宇文恺已经跪地叩首:“臣这就去办!”

当夜,显仁宫里灯火通明。

炀帝躺在龙床上,心满意足地想:这地方,可比大兴城的皇宫舒服多了。

干脆,就在这儿长住吧!

萧后本是后梁国主萧岿的女儿,生得花容月貌,又通晓诗书,在后宫佳丽中堪称翘楚。

她与炀帝平日里恩爱非常,从未红过脸。

后宫里还有几位嫔妃,个个都是风姿绰约的美人。

按理说,炀帝有这般如花美眷相伴,该是心满意足才是。

可这天,炀帝忽然变了脸色。

“陛下今日怎的闷闷不乐?”

萧后递上一盏新沏的香茶,柔声问道。

炀帝接过茶盏却不饮,只是长叹一声:“无事。”

萧后挨着他坐下,轻轻摇着团扇:“妾身伺候陛下多年,还看不出您有心事?

眉头都皱成川字了。”

炀帝抬眼望了望殿外盛开的牡丹,突然没头没脑地问:“爱卿可还记得宣华夫人?”

萧后手中团扇微微一顿,随即笑道:“原来是为这事。

陛下既然惦记,为何不早说?”

“朕......”

炀帝欲言又止。

萧后将团扇搁在案上,温言道:“妾身虽是妇人,却也不是那等善妒之人。

陛下若实在思念,不妨召她入宫相伴。”

炀帝眼睛一亮,握住萧后的手:“当真?”

“自然当真。”

萧后抿嘴一笑,“此处又不是长安,没那么多双眼睛盯着。

陛下开心最重要。”

炀帝顿时眉开眼笑,连声称赞:“皇后果然贤惠!

朕这就派人去接。”

说罢,他立即唤来内侍:“速速备马,去把宣华夫人接来!”

宣华住在仙都宫里,日子虽清闲,却总有些寂寞。

这深宫大院,抬头只见四角高墙,低头唯有青石地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