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同城外(1/2)
元旦前两日,大同城完全安定下来,商旅恢复往来,军匠清理被焚衙署并修补梁柱,大街小巷依然熙熙攘攘。
天大地大,过年最大。
杨植前往代王府慰问了代王。代王心有余悸,自觉不敢出门。现在大同城无官府,代王就怕有军民向他欢呼,推举他出头,导致朝廷一封诏书下来将其削藩,派来锦衣卫捉了他去凤阳旧宫圈禁起来。
但诏书该来还是要来的。
随着马挂銮铃所响,两名背插令旗的骑士背着包裹,高呼“朝廷诏令,不得阻挡”,风驰电掣般冲进大同城。
杨植正在察院听城内文武官吏汇报工作,只见两名骑士提马跃过大门,喝道:“谁是杨植?接朝廷诏令!”
在众人的簇拥下,杨植接过诏令,上书:“令户部总理大同粮储员外郎杨植宣抚大同,便宜使用大同巡抚关防旗牌印信,抚慰大同地方军民,至新任大同巡抚到任为止。”
“令朱振暂署大同总兵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自有赵大带骑士下去怀揣十块银元歇息。杨植高举诏书让众人瞻仰一圈后,大踏步坐到桌案后,令郭雷捧出印信、旗牌,对着堂下喝道:“还不上前听令!”
以朱振为首的大小文武纷纷拜倒,口称:“见过军门大人!”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杨植回忆起四年前每次走过凤阳县大堂,忍不住停下脚步,想象自己端坐正堂手拍惊堂木,堂上一呼堂下百喏的场景。今日终于得偿所愿。
朝廷要再派镇守太监、新任巡抚等,至少要元旦假期后。眼下大同城有头有脸的官员都被关在南郊仓库,自己在大同说一不二,一手遮天,无人可制衡!
“无论如何,让大同军民过个好年,是诸君之职责!
非常时期,朝廷授本巡抚便宜行事之权!
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谁一世不痛快!”
“便宜行事”这四个字的份量,让在场所有的人打一哆嗦,叩首道:“诺!”
大年初一,大同城金吾不禁。在守城军兵尊敬的目光下,杨巡抚一马当先,浑身沐浴初升的阳光。
他身后跟着朱总兵及都司府仅剩的佥指挥使以下武官,一群人向东郊外一处军户家属区驰去。
“我来迟了!”在接见这些年因伤致残的上百名军户时,杨植不失分寸感地保持着既亲民又不失官威的距离。“朝廷给你们的抚恤可到位么?”
军户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官来家属区,何况此官还是魁星下凡!一群群的家属抱着孩子远远地卖呆看着。
一名失了左胳膊的军户畏畏缩缩地回答道:“朝廷给的抚恤金发到手上打了折;家里的地没人种,租也租不出去。”
“哦?”杨植怀疑地看向朱振和都司小官们。
朱振低声道:“巡抚大人,现在边将流行养家丁,只有家丁才有战斗力!五十名铁甲家丁一冲,足以击败七八百胡骑!是以边将把钱粮用在养家丁身上!”
朱振看看军户又说道:“现在打仗就是卫所兵跟在家丁后面摇旗呐喊充个数,也能减少卫所兵的伤亡,卫所兵也是乐意的!”
杨植又看向都司府的小官厉声喝问:“那他们的军屯怎么回事?”
都司府管屯田的千户吓得一激灵,翻身跪倒道:“边将要养家丁,王爷又不敢侵占民田,自然边将和王爷就占了军屯好地!这都不是我们能管的!”
杨植闻言,不屑地高声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麦黍!
本巡抚定要为你们讨回公道!把你们的东西还给你们!”
军户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没有胡子的巡抚大人是不是在画饼。
朱振见状迟疑了下,小声在边上提醒巡抚大人万一王爷向朝廷告状怎么办。
“这是公事,事无不可对人言!不要说悄悄话,有什么话当着军户的面大声说!”
晋北寒风凛冽,但朱振擦擦额头上的汗。
“巡抚大人,俗话说得好,疏不间亲!这天下是朱家的,王爷占点地又算什么?难道天子还能责怪自家长辈不成!大人就不怕王爷向朝廷参上一本,告你的状?”
杨植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怒喝道:“祖宗之法不可变!我皇明太祖自有典制!只要代王爷、当官的敢欺负你们,不要害怕,去察院找我,我杨植出身山民,凭读圣贤书才考上一甲进士,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本官别说上阵打仗,就是砍几颗贪官脑壳又算得了什么?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已经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给贪官,也有我自己一口!无非是拼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皇明的信心!
我宁可不做官,也不会拿良心做交易!”
“大人,青天啊!”那名穿着毛坎肩的士兵激动地叫喊起来。
“大人,青天啊!”数百围观卖呆的军户及家小的呼喊响彻云霄,使天上的羲和为之一滞。
挥手告别了嚎啕大哭的军户,众官老爷踏上了回城的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