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29章 酝酿

第129章 酝酿(1/2)

目录

宣化府属于北直,距北京不过四百里,在九个边镇中,宣化规模最大、兵力最多、战略地位最重要。其府城城墙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比大同府城还雄伟。

华夏儿女自古以来的审美情趣无处不在,宣化城的各城门两侧,每个城门两侧还有巨大的彩绘砖雕门神,佐以传统的缠枝纹图案装饰城门,栩栩如生,美仑美奂。

臧凤见杨植神情迷醉地看着门神砖雕,好奇问道:“杨翰林,这种下里巴人的工艺到处都是,大同的云岗、华严寺不知道有多少!你一甲进士怎么会对这种东西感兴趣?”

杨植叹道:“前辈,我自小听评书看画本,只想效仿杨家将、岳爷爷,在边关一刀一枪搏个出身!谁知造化弄人,一见阳明误终生,走上了考科举的不归路!”

臧凤暗自腹诽,说道:“战场刀枪见真章,来不得一点花花肠子。打起仗来炮火连天,战场上肠穿肚烂,肢体横飞!不是你一甲天仙敢看的!”

杨植哈哈大笑道:“前辈不要吓我!我倒想见识一下!”

为了让杨植见识一下什么是战场,再加上宣化按惯例要举行新年后的首次操练,宣镇在张家口堡外的崇礼县真的演习了一次。

演兵场上,明军军容严整、铳炮齐鸣。明军的小型化、治安战化给了杨植直观的印象。大明的能工巧匠发明了五花八门的火炮,种类繁多,连将领都叫不出名字,但火炮都是以机动化、轻量化、近战化为主;军队的操练也是小队结阵。

明军与鞑子简直就是绝妙的对手,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前辈,这只能欺负数千鞑虏!如果胡虏聚集五、六万骑四面围打,明军只能退守堡垒固守!”

臧凤有点尴尬,不知道说什么好。

杨植看着大同方向说:“万一大同再有兵变,胡骑再窥大同怎么办?朝廷怎么会派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任大同巡抚,这个年纪根本不可能领兵上阵的!”

臧凤皮里阳秋说道:“蔡天佑巡抚并不是少年登科不食人间烟火!他在基层的时间比我的年龄都长,对民间疾苦的了解比我们深,安军抚民的资历很足,朝廷不是胡乱选一个巡抚去大同的!”

蔡天佑当年按察辽东时,比杨植还深入基层,对底层军民抱有深深的同情。他听到门子禀报军士求见,沉吟一下,认为这是一个安军抚民的绝佳机会,便说道:“让他们派三名代表进来!”

士兵代表一老一小,另有一名伤残。他们递上一张陈情表,是用白话文写的,写了四个诉求:发还士兵的军田;军饷不要发银子,要三分之二发粮食;免征军屯赋税、免征荒粮;停止派兵去水口等五堡驻扎。

蔡巡抚已经了解兵变起源,温言说道:“诸军士,这些诉求都很大,牵涉到方方面面,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本院可以答应免征荒粮,其他的恐怕我办不了!”

荒粮本来就没有征,张文锦只是有这个打算。

兵变前不征荒粮,兵变后还是不征荒粮,这踏马的不是白白兵变了!

“军门大人,我们知道一任巡抚只有三年,如果军门解决不了,下任巡抚更不会认账!

前任巡抚杨大人,已经答应我们发还屯田、把伤残军士的抚恤金补足!这些都是我们应得的,蔡巡抚认不认呢?”

这杨植为了稳定军心,居然空口许诺!他反正过把瘾就走,把难题丢给我!

如果让都司府重新核定军屯,等于对边将虎口夺食,那家丁谁来养?

补足抚恤金又得向朝廷打报告要银子!朝廷肯定会说:伤亡上报时,朝廷已经足额给过抚恤!

但是蔡天佑也不好拒绝,军士的请求,说到哪里都占理,他们递上的陈情表无非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诸军士,大同边关地瘠土薄,粮价腾贵,远甚于江南!你们的陈情表,本院收下,再转告朝廷!

至于抚恤金未足额之事,宣大总督于嘉靖二年初已经处分了近百名大同镇将校,此事已了。”

三名士兵代表失望地回去了,一切还是和之前一样。

张文锦一死,蔡天佑得重新编建巡抚直接掌握的营兵,参加过兵变的旧标兵营的营兵自然被调剂到其他的军营。新任镇守太监武忠直属的亲兵营也不例外,因为兵变的主力来自这两个兵营。

柳忠、郭鉴等兵变人员被分散打入总兵桂勇的正兵营和副总兵朱振的奇兵营,四个兵营的士兵互换之后,当初的兵变主力只换了一个领导和营号,还是重新聚在一起。

桂勇刚从北京上任,对士兵要求不高,连元旦后的操演都没有搞。假期后士兵们从家里回到军营,敏锐地发现军旅生涯掀开全新的一页。大家兴奋地在背风的角落,边晒太阳边议论起来。

“看来还是得闹,不然上官把额们当个屁!”

“我看那些大人老爷也不过如此,以前见了他们就像见了神佛一样。嘿,你猜怎么着?额先捅了贾参将一刀,在代王爷府门口又捅了张巡抚一刀,敢情他们跟额一样,也是肉长的,操性!”郭鉴笑着说完,呸地啐一口痰。

柳忠听着他们得意洋洋地回顾峥嵘岁月,没有作声,而是心思重重的样子。

一名士兵捅了柳忠一下:“你个乃刀货,装得跟老爷一样!想屋里的婆娘呢?”

柳忠不耐烦地骂道:“你们是猪呀!杀了参将、巡抚,烧了大同城的官衙,你们还像没事人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