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五年(1/2)
转眼就过去了五年时间。
这五年时间里,天下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夏蒸蒸日上,越发的强盛,百姓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他们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相信现在绝不是结束,有着单进的带领,他们一定能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华夏也将达到前所未有过的巅峰。
他们自然知道这路上的艰难,实际上,这些年来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
哪怕他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他们能够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可他们仍旧没有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
因为他们知道,当初他们的生活是多么不易,如果不是单进横空出世,也不知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但现在,他们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他们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就足够了。
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感受到周边环境的不同,而这一切都是单进带来的。
如果没有单进,就不可能有如今的华夏。
而在这几年时间里,工程院也是越发壮大,推广出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
不管其他人想法如何,都否定不了,现在的工程院,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无人能够小觑。
工程院的成就,与华夏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些技术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华夏的进步发展。
如果单进没有建立工程院,没有将这些人才聚集起来的话,华夏绝对不可能发展得如此顺利。
这二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杜如晦没有辜负单进,他这些年来一直统领工程院。
单进能够看到工程院的成长,现在的工程院,远不只是钻研实用技术,同样还有各种理论科学。
他们不曾懈怠,所有人都努力做着自己的事情。
理论科学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无比困难,但这条路必须要坚持走下去,因为现实就是如此。
华夏想要变得更强,想要走的更远,那就必须取得更高的成就,对世界有更深入的研究。
如此种种,单进也无法改变,他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工程院进行引导,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路。
但最终结果如何,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单进是华夏的引领者,那他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
如果真这样的话,他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忙得过来。
而在这五年时间,土豆、红薯等作物,已经是大范围的传播开来。
随着这两样作物的出现,华夏是真正解决了百姓吃饭的问题。
因为土豆、红薯的产量极高,极大程度的改善了百姓的饮食结构。
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最起码不必担心吃不饱饭的问题。
无论吃得好不好,能吃饱已经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了。
华夏也不会止步不前,他们必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直至取得更大的收获。
单进早就挑选了一批人才,让他们钻研如何提升作物的产量,改善华夏如今现有的粮食。
这个任务很重要,关系到国家民生大事。
但同时,这个任务也很困难。
想要取得成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种情况下,单进也只可能尽量提供资源,但什么时候取得成果,又有谁能够说得准呢?
但值得期待的,是如今整个华夏上下,都充满了斗志。
所有的百姓都热情澎湃,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多做些什么,能够在华夏的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不仅仅是成年人,包括那些孩子,他们同样对未来充满期盼。
他们在学堂之中,学习着各种知识。经过比以前更加完善的培养,他们掌握的知识也更加全面。
虽然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够成才,但这样做肯定能够让华夏未来拥有更多的期望,发展的更好。
这些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华夏所面临的问题。
单进已经建立了全面的小学启蒙制度。他直接通过官府下达政令,让所有的适龄孩童,都要进入学堂学习。
至于相应的费用,则会由官府支出。
现在的华夏,发展得如此强盛,每年的税收同样很多。
虽然不可能做到像后世那般惊人的福利制度,但实现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却不是什么难题。
对于曾经生活在大隋的百姓来说,他们实在是难以想象。
有朝一日,他们的孩子竟然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成为读书人,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人,能够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单进建立华夏以来,便是厉行改革,上升的渠道早已建立。
但能不能通过这条路取得成就,能不能走到更高的位置,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斗志,也不愿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不管这些孩童作何想法,家长自然是无比的支持,更是绝对的配合。
如今这些百姓,可不会像后世那般对孩子过分宠溺,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人,有成才的机会却不知道珍惜,动起手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单进相信,当这批学子,有朝一日参加科举的时候,肯定会涌现出许多可造之材。
就算他们没能金榜题名,入仕为官,他们也能在不同的领域,焕发出不一样光彩。
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他们所取得的成功,也截然不同。
但是,只要他们有目标,有追求,愿意沿着这条路不断向前,那他们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
这些都是五年时间里,华夏内部发生的变化,而在此期间,单进当然没有对新大陆熟视无睹。
新大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若非如此单进,怎么会如此大费周章,调兵遣将,让他们前往新大陆开疆扩土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