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全球资源共享谈判(2/2)
随着她手腕翻转,太平洋上空的虚拟影像开始具象化。半透明的环形建筑缓缓浮现,由纳米碳管与石墨烯交织而成的外壳,在虚拟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结构精密得如同一件艺术品。"各国将多余的资源存入这个漂浮在公海上空 3000 米处的巨型空间站。" 她轻点投影,弹出一组动态数据面板,"空间站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资源类型进行分区存储。液态资源区配备超低温恒温系统,最低可维持 - 270℃的绝对低温环境,确保核燃料、稀有气体等特殊资源的长期稳定储存;固态资源区则覆盖着防腐蚀的纳米涂层,能抵御极端环境下的化学侵蚀。"
她的指尖划过投影,一条暗红色的通道在空间站内部显现,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所有储备资源都设有红色优先通道。" 她调出危机预警系统界面,闪烁的警报图标与全球地图实时联动,"一旦监测到全球危机指数超标,系统将自动启动资源输送程序。通过超高速磁悬浮管道和无人机群进行立体配送,配合近地轨道货运卫星,能在 24 小时内将资源送达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说到这里,她放大显示管道内部结构,纳米级的超导线圈正在虚拟演示中迸发幽蓝电弧,"这套运输系统采用量子纠缠定位技术,确保资源配送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俄罗斯代表伊万诺夫哼了一声,浓密的眉毛拧成疙瘩:“储备库?谁来保证储备库的安全?如果某个国家擅自挪用储备库的资源,我们该怎么办?” 他调出历史上的资源争端案例,两伊战争时期的石油设施破坏画面在投影上闪烁,“上世纪的资源战争还历历在目,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我们可以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 玛丽安的指尖在悬浮操作面板上快速滑动,淡蓝色的全息投影顿时铺满整个会议穹顶。随着她手腕轻轻翻转,一份立体的监督方案如绽放的机械花般徐徐展开,三维流程图裹挟着数据流在空气中旋转,每个节点都闪烁着幽蓝的光粒。
“首先,每个战略资源储备库都将构建天网级防护矩阵。” 她轻点虚拟屏幕,场景切换成一座深埋地下的储备库,银白色的建筑表面瞬间浮现出细密的网格,“底层防护采用量子雷达阵列,能够穿透千米岩层,实时监测半径十公里内的任何物质波动;中层部署中微子探测器,连亚原子级别的异常都无所遁形;外层则是覆盖全球的量子纠缠监控网络,储备库内的一举一动都将以加密形式向联合国太空观测站和七十二个主权国家同步直播。”
她挥手调出各国代表的虚拟头像,代表们的面部表情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其次,将成立跨国界监督委员会,成员由五大常任理事国、七大新兴经济体及中立国代表组成,每月通过量子传送舱进行突击检查。每位检查人员都将佩戴生物识别手环,所有检查数据会自动上链存证,最终报告需要全体成员虹膜验证与脑波签名双重确认。”
说到这里,玛丽安的声线骤然冷峻,方案末尾自动弹出联合国宪章的相关条款,红色的重点标记在穹顶投下刺目的阴影:“对于任何违规行为,将启动三级制裁体系。初期冻结该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限制其参与 WTO 核心议题谈判;若持续违规,将切断其全球量子通信节点,终止所有航天合作项目;情节严重者,将启用《外层空间资源法》,剥夺其在月球氦 - 3 开采区的开采权。”
谈判室内的量子钟发出幽蓝的数字光,将各国代表紧绷的面容切割成明暗交错的几何图案。全息会议桌中央,悬浮的三维地球模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绿意,北极冰川消融形成的水波纹,像一道正在扩散的伤口,将整个星球的生态危机具象化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法国代表皮埃尔?雷诺德猛地按住桌沿的神经感应面板,全息投影中,象征法国核能需求的红色曲线骤然攀升,如同喷发的火山岩浆般直逼代表德国的银灰色折线。"我们阿尔卑斯山脉的聚变电站群需要至少 40% 的氦 - 3 配额!" 他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法式西装袖口的金丝刺绣随着肢体动作微微颤动,"没有足够的清洁能源,我们的城市电网将在三个月内全面瘫痪!"
德国代表汉娜?施耐德却不为所动,指尖轻点,代表德国氢能产业的数据流如瀑布倾泻:"但巴伐利亚州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已突破瓶颈,只要资源分配合理,我们完全能建立跨欧清洁能源网络。" 她身后的随行人员适时调出柏林新建成的零碳工业园区 3D 模型,园区内的量子风轮机正在模拟的飓风中平稳运转,"相比之下,法国的核能项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去年比利牛斯山的核泄漏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争吵声如沸腾的岩浆般蔓延时,印度代表阿米塔?库马尔的檀香木手杖重重敲击地面。这位身着传统纱丽的老者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全息屏上,代表印度人口数量的金色曲线如同恒河般蜿蜒,与日本代表藤田裕介展示的银色人均资源柱形图形成刺眼的对比。"世界人口 75% 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库马尔的英语带着明显的南亚口音,"如果不提高人口权重系数,我们连最基本的粮食灌溉都无法保证!"
藤田裕介的金丝眼镜闪过冷光,东京湾的智能农场立体投影在他身后缓缓旋转:"但日本的垂直农业技术能让每平方米土地产出十倍于传统农田的粮食。资源分配应该基于科技贡献度,而不是单纯的人口数量。" 他调出的资源利用效率对比表上,日本的数值如同鹤立鸡群般突出。
当争吵达到白热化,巴西代表突然拍案而起,亚马逊雨林的实时影像在身后炸开 —— 非法砍伐的机械臂正在吞噬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散落的文件在反重力系统中无序翻飞,如同末日的雪片。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吴玉踏着全息投影的光斑缓步上前,她身后自动浮现出 1948 年马歇尔计划的历史影像:满载物资的货轮穿越波涛,在废墟上重建的欧洲城市逐渐亮起温暖的灯光。
"各位请看这个预测模型。" 吴玉的声音带着令人安心的磁性,全球资源模拟系统的红色警报在穹顶炸开,37 个国家的轮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黯淡,"如果无法在三个月内达成协议,2100 年前,这些国家的生态承载力将彻底崩溃。但如果我们共享技术 ——" 她调出一组新的全息画面,非洲荒漠上的太阳能矩阵与西伯利亚的超导输电网络完美对接,"人类完全能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体系。"
随着她的手势,谈判桌上的争吵声渐渐平息,各国代表若有所思地凝视着那个正在恢复生机的虚拟地球,在幽蓝的光影中,仿佛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轮廓。
时间在空调嗡嗡的运转声中悄然流逝,会议厅外的天空宛如被无形大手打翻的墨水瓶,从澄澈的蔚蓝渐次浸染成浓稠的深黑,最后被星光与城市的灯火点缀成斑斓的画布。电子时钟跳动的数字映在各国代表疲惫的面容上,投影屏幕上闪烁的条款经过八十余次修改,红色的修订痕迹如蛛网般覆盖在原始文本上,咖啡渍在谈判桌布上晕开成不规则的地图,巴西代表的咖啡杯底还残留着亚马逊雨林的图案。当应急灯第三次自动亮起时,俄罗斯代表突然将钢笔重重拍在桌面:"北极圈开发配额必须重新计算!"
尖锐的金属撞击声刺破凝滞的空气,震得一旁玻璃杯里的冰块叮当作响。法国代表扶了扶下滑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瞳孔在应急灯的红光下收缩成细缝,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被揉皱的发言稿边角,上面用铅笔标注的修改意见已经模糊不清。他的袖口滑落出半截泛黄的羊皮纸,那是来自巴黎国家档案馆的《1946 年国际捕鲸管制公约》手稿复制品 —— 此刻却像在无声嘲讽这场永无止境的资源博弈。印度代表突然咳嗽着推开窗,潮湿的海风裹挟着远处港口起重机的轰鸣声灌进室内,混着巴西代表续上的第三杯咖啡香气,在悬挂着各国国旗的穹顶下形成诡异的旋涡。
晨光刺破云层的刹那,全息投影在穹顶投下细碎的光斑,将各国代表眼下的青黑与发白的嘴唇勾勒得愈发清晰。吴玉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会议桌边缘的纳米防滑纹,那是为避免争执时掀翻桌面特别设计的,此刻却记录下她紧张沁出的薄汗。悬浮在空中的全球资源共享协议泛着微光,其中关于稀土分配的第 7 条款还残留着被反复修改的数字残影 —— 那是中国代表团队连续三天用三维沙盘推演全球产业链后才达成的妥协方案。
印度代表帕特尔通红的眼睛里还残留着血丝,他西装袖口处蹭到的咖喱渍昭示着昨夜速食晚餐的匆忙。此刻他却主动向对面的美国代表伸出手,金属义肢与人类手掌相握时,纳米涂层自动调节的温度让触碰带上微妙的暖意。巴西代表桑托斯掏出薄荷糖分给邻座,锡箔纸的反光晃过她布满血丝的双眼,那是熬夜计算雨林保护补偿系数留下的疲惫印记。她的智能眼镜突然弹出亚马逊流域实时生态数据,树冠覆盖率的微小波动在视网膜上炸开刺目的红光。
吴玉轻轻按了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指甲在掌心掐出月牙形的痕迹。会议室的隔音层外,能隐约听见各国媒体无人机群盘旋的嗡鸣,二十层防护玻璃外,抗议者举着 "资源归人类" 的全息标语牌,其中某个孩童手绘的地球图案正在缓慢流泪。这不是终点,那些悬而未决的争议点,比如深海资源的开采权限划分、太空资源的归属问题,还有待在后续的三十轮磋商中逐一攻克。当晨曦温柔地覆上这份凝聚着四百七十二小时谈判心血的文件时,她注意到协议边缘的数字水印正在变换形态,从代表冲突的火焰逐渐熔铸成衔尾蛇图案 —— 人类文明这艘巨轮,终于调转了航向,朝着合作共赢的彼岸缓缓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