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征服十二国(1/2)
三人正说着。
帐外传来脚步声,徐璨曦和上官胧月拿着一份名单走进来。
“少主,这是从吕宋国新兵里挑的五千辅兵名单,您过目。”
徐璨曦把名单递上:
“都是年轻力壮的精锐,只要训练三个月,学会基本队列和刀术就是标准的辅兵。”
施宗义认真地浏览了一遍辅兵名单:
“不错,年龄基本是二十多岁,让他们一边训练,一边负责搬运粮草、看守俘虏。”
“告诉他们,好好干,以后说不定能拥有‘正义军团’的正式编制。”
上官胧月笑道:
“他们听说能跟着‘正义军团’去打仗,一个个都卯着劲呢,昨晚还有人偷偷练枪到半夜。”
施宗义点点头、笑了笑:
“劲头足是好事。告诉各个将士们,以后都按照‘流水线手册’操作,速战速决。”
众人都是会心一笑。
帐外的海风呼呼吹拂,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
施宗义望着舆图上那十二个红圈,心里清楚:
这“流水线作业”看着简单,实则每一步都得盯紧。
不过他也是信心满满,毕竟前面有吕宋的例子照着。
后面的路,只会越走越顺。
……
接下来的日子里。
从正乾七年冬、到正乾十年春,足足两年多的时间。
施宗义开启了有条不紊的“征服之路”。
吕宋国的战事刚歇,施宗义就召来上杉月见,让她带着“风月帝国”的人手在都城选址开店。
上杉月见办事利落,没几天就盘下了城中最热闹的临街院子,挂上“春满楼吕宋分号”的牌匾。
楼里的姑娘们不仅会弹唱中原曲调,还学了几句当地土话。
开业没几天就成了达官贵人常去的地方。
施宗义偶尔路过,见“春满楼”生意兴隆、宾客满座,也只是笑笑:
——这风月场不仅能赚钱,更是收集情报消息的好地方。
影月千鹤和藤原百惠也带着一队人马来到了吕宋国。
她们先在港口附近盘下十间仓库,把从东瀛和琉球运来的绸缎、瓷器分类码好。
同时还让人在街头贴了告示,招募当地百姓来仓库帮忙,管吃管住、还给工钱。
没几天时间就招收了八百多人,其中不少是之前流离失所的难民。
影月千鹤看着账本上日渐增长的出货量,对藤原百惠说道:
“照这势头,两个月左右就能回本了。”
相对而言,万宝山庄的精英们来得最齐整。
三十六名“剑”姑娘被分到各个城镇,负责维持治安工作。
她们穿着统一的劲装,腰间佩着陨铁短剑,走在街上时,连最调皮的孩子都不敢哭闹。
林筱璐带着盘青青、盘渺渺姐妹在都城开了家医馆,不仅治病,还免费教当地人辨识草药。
雷筱鸥和赵丽婷以及霓裳公主则在城里开了一家“寻味斋”分店。
她们做出来的各种特色糕点,既好看又美味,远远近近的人们都赶来抢购。
任盈盈带着几个乐师在最大的市集搭了一个戏台。
每天傍晚都演出《琵琶行》、《精忠记》等精彩戏曲,吃瓜群众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华山派和恒山派的弟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依然还是“联合团建”,在各地设置众多的义诊棚。
忠义武馆的弟子们则分散到各个乡镇,每个县城至少得有一家“忠义武馆分部”。
专门教授各个年轻人练些基础拳脚功夫,既能强身健体、又可防身擒贼。
施宗义通过一系列“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的魔幻操作,彻底巩固了统治、稳定了民心。
时间一长,这些化外岛国也逐渐具备了明国疆域那种“江湖”氛围、气质和格局……
而施宗义则是带着“正义军团”和各方人手,严格照着“流水线作业计划”持续推进。
吕宋国这边刚刚稳定下来没多久,他就收到消息:
东瀛皇室残余势力已经在满剌加烧了官衙,正逼着当地土司交出粮食。
施宗义让人备了粮草,带着大军慢悠悠地出发。
抵达满剌加都城的时候,城里的百姓正举着棍棒和残军对峙。
“正义军团”甫一露面,残军就按老规矩“溃败而逃”,留下满地的兵器和粮草。
将士们把粮食分给百姓,又让人修好了被烧的官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