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我朱高煦立国,攻略海外 > 第247章 再次出兵,目标奥斯曼帝国与莫斯科公国

第247章 再次出兵,目标奥斯曼帝国与莫斯科公国(1/2)

目录

朱高煦听着李定荣所说的问题,并没有丝毫忧虑,显然他就已经想到了应对的法子。

朱高煦也确实想到了,只是他想到的法子只能用于眼前或者之后的一段时间,无法持久。

这也是他为什么兑换出了番薯与玉米的原因,这两个可以像水稻与土豆一样慢慢种植推广开来,为大汉解决以后的粮食不足问题,他所想的,则是解决当下以及短暂的以后。

朱高煦让人打开地图,带着李定荣来到地图之前。

“定荣,你看我们大汉现如今的疆域。”

李定荣只是大致看了看,因为他对大汉如今的疆域很是了解,不用看图都能够知道。

此刻李定荣一时有些懵,他不是在跟朱高煦说眼下粮食的问题吗?怎么朱高煦突然说起了疆域?

饶是李定荣想了一会,也想不通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王爷,要不您说清楚一点?”

实在想不通的李定荣,也不想再去费那个脑细胞了,直接问向朱高煦,想要知道朱高煦到底是在想要怎么做。

朱高煦闻言,却是又将手放在另外两处。

“定荣,你看这里,奥斯曼帝国与弗拉基米尔公国。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刚崛起的帝国,不过战力对比大汉嘛,完全无法比。

哪怕就是之前的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打不过,安卡拉之战后,奥斯曼帝国更是元气大伤,七万大军被帖木儿帝国十六万大军打得伤亡惨重。

而另外的弗拉基米尔公国,如今则是莫斯科公国坐大,但这里的公国,之前都是听命金帐汗国。

哪怕就是弗拉基米尔公国的大公,也是从那一群王公之中挑选,但那些王公能够成为大公,需要金帐汗国指派。

金帐汗国能够控制那些公国,而金帐汗国又受白帐汗国所控,可无论是金帐汗国还是白帐汗国,都被我们所灭。

这两个地方,都是好地方,有平原,尤其是弗拉基米尔公国,几乎都是平原之地,且土地肥沃,这两个地方都有着不少粮食。

而这两个地方的文化,与我们截然不同,极难融入大汉。”

朱高煦一脸笑容的说着,而李定荣在一旁听得认真,听到最后,已经渐渐有所明悟。

他现在终于知道朱高煦为什么会拿出地图,为什么会指出这两个地方了。

但即便如此,李定荣依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还没有想出来。

毕竟该给的情绪价值,得给足嘛,而且他也不确定自己所想的就是朱高煦要准备说的。

“王爷,那我们该怎么做?”

朱高煦看了一眼李定荣,顿时笑得更开了。

他知道李定荣这是故意在这么问,在配合他呢。

“既然这两个地方有粮食,但文化又与我们不相同,那就是夷人。

我大汉,亦属于大明,是天朝上国,自当有教化天下,让天地万民归服王化之责。

现在我们在南亚、西亚、中亚的人口迁移与安置已经完成,那么我大汉正义之师,理应出兵,使得诸民臣服。

我汉家文化为大国文化,理应让世人修习,这是大汉的职责。

而那些不愿归服王化之夷人,我们需要送他们去见汉家先贤,让汉家先贤使得他们受到教化。”

朱高煦说得很是轻松,李定荣听得也双眼发亮,因为这个法子,是真的能够暂时解决大汉一定程度的粮食问题。

其实朱高煦的这些话,说人话就是,大汉如今各地都已经稳定了下来,大军也休整得差不多了,可以该接着出兵了。

而正好朱高煦指出来的这两个地方就有粮食,而且不仅有粮食,还有肥沃的土地。

那些不愿意融入的人,则直接处理,这个处理嘛,就是送那些人下去。

这样粮食有了,肥沃的土地也有了,吃粮食的人少了,目的就达成了。

这次朱高煦没有像对待南亚、帖木儿帝国、金帐、白帐等国这些地方的人那么有耐心了,因为欧洲的那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文化。

是的,已经有了文化,对这些人如果不采用更加果决的政策,想要这些人融入大汉,别想了。

李定荣思索一会后,却是有些皱眉。

“王爷,此法臣很是赞同,可是要出王师,两线作战,至少需要十万大军,最好则是二十万大军,因为不仅要攻打,还要占领那些地方。

尤其是还要完成王爷所说的任务,二十万大军是最好的,不然难以在进攻的同时完成那些任务。

而如今那些新下的地方虽然稳定了下来,但可以抽调的大军是有限的,因为那些地方还需要大军继续维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才能算是真正稳定下来。

若要是从大汉其他地方抽调大军,虽然也能调集二十万大军出征,不过集结需要时间。

并且二十万大军需要的粮草,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朱高煦看着一脸担忧的李定荣,却是并没有在意。

“定荣,眼界要看开,不能只看着眼前的这么点东西。

还有一个消息你应该知道一部分,大明这两年内,一直在频繁调集物资,大量徭役北上,并且大明精锐的三大营也已经在一年前抵达顺天府。

除此之外,大明的边军都在集结,各府、卫所大军已经集结十余万,并且后续还在动员兵马。

大明在朝鲜实行的马政,又从朝鲜那里征调了一万五千匹好马,奴儿干都司的女真等各族部落,也都受到了征调。

另外还有赵王的兵马,也尽数被调集,去往开平一带。

这些消息,都已经充分说明了,皇帝要开始进行北征了,而按照这次大明筹备的规模,肯定不再像以往那样,出兵几个月最多一年,打一两仗就退回来,而是真的要去解决鞑靼的有生力量,甚至可能还有瓦剌的有生力量。

你再想想如今皇帝的年纪,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发动北征了。

皇帝能够在有我们的威胁之下,集结重兵出兵蒙古诸部,可见是下了多大的决心。”

李定荣又开始疑惑了起来,这些消息,他确实知道一部分。

大明物资筹集与运输的消息,他已经知道了,包括大明的主力大军三大营也跟随朱棣去往北平,他同样知道。

毕竟这么大规模的调集,大明瞒不住这个消息,但朱棣调集了这么多大军,还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可尽管有些他不知道,朱高煦说这个做什么?这和他们出兵,又有什么关联?

不是李定荣太笨,而是朱高煦这个思维跳脱得太厉害,尽管他和朱高煦配合了这么多年时间,依旧还是跟不上朱高煦的这个脑回路。

有时候李定荣都不知道朱高煦这个脑瓜子是怎么长的,还是他和朱高煦的差距太大。

想当初在大明之时,朱高煦都不是这样的啊,那时他还是朱高煦器重的幕僚,朱高煦的许多决策,都是有他身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