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重塑意识形态(2/2)
南掌国使臣刀侬将镶银藤杯重重一放,杯中美酒泛起涟漪:\"谁不赞叹大清威德?若非大清使节震慑,缅甸、暹罗的战象早踏破南掌边境!\"
刀侬望着远处清廷官员的锦袍,语气复杂,\"可如今澜沧江边新起的清人市镇,学堂里读的是《三字经》,市集上用的是大清铜币。
南掌青年向往广州的繁华,拖家带口迁居而去,留下的土地却被清国商人圈作茶园。
大清之强如烈日当空,可我们这些藩属,又该如何在这光芒下守住本族根基?\"
苏青压低声音道:\"大清庇护之恩与强盛之势,确是藩属之福。
但安南、朝鲜往事在前,待到清国商民扎根、人口占优......\"苏青没有说尽,只是与其余两人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尚穆沉声道:\"借大清之力护国,更要守住自主根基。待下次修约时,须得争取人口流通限制条款。\"
刀侬攥紧银藤杯,沉声道:\"不必等下次!今日盛会便联名请愿,既谢大清庇佑,也坦诚相告藩属忧虑,恳请顾全守土护族的难处。\"
苏青点头默许。
礼乐声起,舞姬持灯入场。摇曳烛光中,三人神色凝重,眉间隐忧未散。
随着钟磬声渐歇,九十九席座无虚席,殿外忽传来尖细高呼:\"皇上驾到——\"
话音未落,殿前广场顿时响起一片衣料摩擦与甲胄碰撞之声。
蒙古王公、西藏郡王、藩属使臣、朝廷大臣们纷纷撩起袍摆,身姿伏跪如稻浪倾倒。
轰然声响中,数百名身着深灰制式劲装的特勤局侍卫如潮水般涌入。
玄色身影踏着侍卫让开的通道缓步走来。
登基九载,弘历眉眼愈发深邃,举手投足间尽是上位者的从容。
待登上高台主座,才抬手虚扶:\"诸位远来辛苦,不必多礼。\"
弘历话音甫落,全场齐刷刷起身,衣袂与甲胄轻响回荡在秋空之下。
九月的风掠过殿前广场,卷着几片薄云缓缓游走,日头忽地被厚重云层吞入,汉白玉阶上的光影骤然暗了几分。
方才那场别开生面的开幕仪式,仓促启用的代用国歌、稍作修改的旗帜,虽未达到弘历预期。
但看着满场臣民与藩邦使臣惊叹的神情,弘历知晓,这场前所未有的创举,已足够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弘历立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扫过窃窃私语的人群,忽而开口。
\"如今,齐聚一堂,便是一家人!
朕此前断言满汉回蒙藏同属炎黄子孙,共称中华民族,想必有人心中存疑——凭什么说我们是同源同根?\"
弘历抬手抚过鬓边黑发,又指向台下众人,\"答案就在你我身上!\"
望着满场屏息的臣民与藩邦使臣,弘历踏前半步:\"且看这相同的黄皮肤、黑头发!
自上古至今,无论身在中原腹地,还是雪域高原、大漠边疆,我们生来便带着这般印记。
这不是巧合,而是血脉相连的铁证!\"
弘历声浪激荡:\"山川阻隔造就了语言风俗的差异,满人的弯弓、汉人的笔墨、回人的商队、蒙人的牧歌、藏人的经幡,看似不同,实则同根。
因为我们头顶同一片苍穹,脚踏同一方厚土,这黄皮肤下流淌的,永远是炎黄子孙的热血!
从今往后,无论来自何方,我们皆是堂堂正正的华人!\"
弘历目光扫过台下震撼的众人,心中暗自思量着前世所学的历史教训,武力征伐至多换来表面臣服,唯有重塑意识形态,才能构建真正稳固的统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