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史文恭闪击平安京(1/2)
这次,史文恭只带了六万大军出征,马步水三军各两万人。
航海事宜,全部交给李俊负责。
马步两军则负责适应航海的不良反应,养精蓄锐,等着抵达平安京后,以雷霆之势,发动灭亡日本的战争。
韩世忠这边,同样只带了六万人,配置一般,以水军耶律宁部负责航海事宜。
战船则全部出自登州造船厂,孟康和叶春的最新杰作,清一色装备了火炮和霹雳弹等火器,船身也嵌上了铁板,要害部位和主攻部位,都十分坚固结实。
船体高大宽敞,能适应凶险海浪袭击。
有了这些坚船利炮,昭军自是一路顺遂。
韩世忠部迅速灭掉毛人占据的海岛,然后顺海南下,在平安京以西海域,与史文恭会合,然后一同进攻日本首都。
合计十二五装备精良、战力爆表,配合默契、经验丰富的昭国大军,用来攻打此时的日本,算是杀鸡用牛刀了。
此时的日本,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军队体系,军事力量以地方武士集团为核心,其规模、装备和战斗力完全不够看。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此时的日本处于 “律令制崩溃、武家崛起初期”,没有中央集权的常备军,兵力分散在各地武士家族,如源氏、平氏分支,以及地方豪族中。
武士集团以 “家族” 为单位,依附于上级领主,如院政、公卿或大武士家族,战时根据 “主从关系” 征召,平时务农或驻守庄园。
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对突然的敌袭形成很好的反应和阻击。
加上这些家族的兵力,数量、装备、战力都参差不齐,战斗力十分堪忧。
大一点的武士集团,也不过几千上万人,全国能聚起十余万兵马,已经是极限了。
而他们的主流兵器,以刀(日本刀雏形)、矛(薙刀)、弓为主。弓箭是远程核心武器,武士自幼习射,骑射能力较强(受游牧传统影响);刀逐渐从直刀向弯曲的 “日本刀” 演变,成为近战核心。
其他装备则有少量短柄战斧、铁制短箭,火器尚未出现。
防护装备方面,武士阶层穿戴 “大铠” 或 “胴丸”(铠甲),材质为铁片缀合,覆盖躯干、肩部和腿部,头盔(“兜”)带装饰性前立(如鹿角、日月纹),防护性较强但重量较大(适合骑马作战)。
下级武士 / 足轻(步兵),装备简陋,仅穿皮甲、竹甲,甚至无甲,武器多为短刀或农具改造(如镰刀、木矛)。
核心战斗力来自职业化武士(“侍”),他们以战争为职业,接受系统训练(骑射、刀术、兵法),忠诚于家族和主君,战斗意志顽强(“战死为荣” 的观念已形成)。
骑射是核心技能,武士擅长 “马上流射”(骑马移动中射箭),近战依赖刀术和马术,单兵格斗能力较强。
战术简单,以 “一骑打”(武士个人单挑)为传统,集团冲锋、阵型配合尚未成熟(受贵族化作战风格影响)。
协调性差,各武士集团分属不同家族,指挥系统分散,缺乏统一战术调度,大规模会战中容易因配合失误溃败。
对山地和地形的适应性强,武士长期驻守庄园、山地,擅长小规模伏击、山地作战,但不适应平原大兵团对决。
这样的情况,史文恭在起航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林冲的准确分析。
因此,即使第一战选择直捣平安京,他们也相信,根本不会遇到像样的抵抗。
事实也是如此,当战船抵达平安京港口时,日本水军那渔船一般稀稀拉拉布置在港口的水军战船,甚至经不起一遍碾压。
史文恭没有任何客气,直接大船碾压进入港口,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日本水军战船给碾为齑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