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 第430章 吐蕃诸部前世今生

第430章 吐蕃诸部前世今生(1/2)

目录

自唐末吐蕃王朝崩溃后,吐蕃地区长期陷入分裂,形成 “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 的局面。

到昭国进兵之时,这一状况依旧没有改变。

各部族以血缘或地域为纽带形成独立势力,彼此间时而联盟、时而争斗,如青海的唃厮啰后裔势力、甘肃的蕃部联盟、四川西部的诸羌部落等,均各自为政。

其中,唃厮啰政权(11 世纪初由吐蕃首领唃厮啰建立,核心在青海西宁一带)曾是北宋牵制西夏的重要盟友,但到北宋中后期已分裂为多个支系,势力衰落。

宋徽宗时期,唃厮啰后裔对诸部的控制力减弱,青海东部的蕃部逐渐脱离其管辖,转而与北宋、西夏单独互动。

甘肃东部、陕西西部的吐蕃部落(如河州、湟州一带)则更直接地处于北宋与西夏的争夺中,成为双方拉拢或征讨的对象。

蔡京掌权后,推行 “开边” 政策,试图收复湟水、洮水流域(今青海、甘肃境内)的吐蕃故地,以削弱西夏侧翼。北宋通过军事征讨与招抚结合的方式,将部分吐蕃部落纳入管辖:

1104 年,王厚、童贯率军收复湟州(今青海乐都)、鄯州(今青海西宁),设陇右都护府管辖,部分吐蕃部落归附北宋,成为 “熟户”(已归附并纳入编户的蕃部)。

对未直接归附的 “生户”(未纳入编户的蕃部),北宋通过册封部落首领、授予官职(如 “刺史”“巡检”)等方式进行羁縻统治,要求其纳贡、助战(主要对抗西夏)。

归附的吐蕃部落与北宋在经济上联系密切,通过茶马互市交换物资(吐蕃以马匹、皮毛换取茶叶、布匹等),部分蕃部逐渐接受汉文化影响,如使用汉字、学习中原制度,但保留了自身的部落组织和习俗。

西夏是吐蕃诸部的另一重要互动对象。西夏长期控制河西走廊,与吐蕃诸部在地理上相邻,双方关系复杂。

西夏为扩张势力,多次进攻青海、甘肃的吐蕃部落,试图控制丝绸之路支线,吐蕃诸部则常与北宋联合抗夏(如唃厮啰时期曾多次击败西夏)。

部分弱小的吐蕃部落为自保,选择向西夏称臣纳贡,成为西夏的附庸,形成 “西夏 — 吐蕃” 的间接从属关系。

总之,长期以来,接近大宋和西夏的吐蕃部落,成为大国对峙的牺牲品。

两国采取的办法,其实都是远交近攻,然后收为己用,然后用来对付对方。

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青唐吐蕃,也就是唃厮啰政权。

其五代首领陇拶在宋军征讨青塘时,与诸首领开城投降。

随后他被送往汴京,见到了宋徽宗,被要求对付起兵反叛的父亲溪巴温,但未能成功。1105 年,陇拶再次入京,被赐名 “赵怀德”,受封为顺义郡王等职。

还有一个典型现象,便是宋军西北边军中的一个群体——蕃兵,一度成为对付西夏的重要力量。

如今,大宋、西夏均被昭国讨灭,昔日依附于两国的吐蕃部落,自然没了靠山,独立又难以立足,又不愿意走向统一,毕竟谁也不想伏低做小,让别人成为管辖自己的大首领。

所以,当昭军进军之时,青唐吐蕃直接选择投靠昭军,没有什么抵抗。

附近小部落不堪一击,试着对昭军反抗了一番,便也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