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卖棉花与赶会(2/2)
这一天阿娣和父亲赶着毛驴车一起去卖棉花。到了棉麻公司的站点,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阿娣和父亲耐心地等待着。轮到他们称重的时候,工作人员却皱起了眉头,说这批棉花有点潮湿,可能影响评级。阿娣心里一紧,这可怎么办,如果评级低了收入就少了很多。正在发愁的时候,旁边一位老棉农凑了过来,悄悄告诉他们可以先摊开来晾晒一下再重新称重。阿娣和父亲赶紧照做。就在晾晒的时候,之前帮忙遮雨的张大哥也拉着他的棉花来了。看到阿娣这边的情况,张大哥热心地把自己的好位置让给了他们,方便更快晒干。经过一番紧张地努力,棉花终于达到了较好的干燥程度,顺利通过了评级并且卖出了不错的价钱。阿娣和父亲高兴极了,拿着钱去镇上买了些生活用品和食物。阿娣想着一定要好好感谢张大哥,他深切感受到这种邻里互助不仅仅是在紧急时刻搭把手,更是在日常小事中的互相体谅和照顾。回到家后,阿娣将这份温暖铭记于心,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卖完棉花家里空间大了许多,阿娣和父亲都松了一口气。简单收拾一下屋子,阿娣就回学校了。
每年的十月中旬,当地就开始有“会”,“会”的全称叫“秋季物资交流大会”,民间叫“赶会”。届时各个娱乐团体应邀来参加。歌舞团、戏剧团、杂技团,打把式卖艺的,卖大力丸的,小吃零食应有尽有。阿娣一直盼望着“会”的到来。终于,“会”开始了。阿娣兴高采烈地走向集会场地。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阿娣看到了张大哥一家也在人群之中,便热情地打招呼。
阿娣先是被杂技团吸引住了目光,那些艺人在空中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引得众人阵阵惊呼。看了一会儿杂技,阿娣闻到了阵阵香味,原来是小吃摊传来的。他想起上次卖棉花赚钱后还没好好报答张大哥,于是他买了几串糖葫芦和一些特色糕点走到张大哥面前。
“张大哥,多亏了你上次的帮忙,这点心意你收下。”阿娣真诚地说道。张大哥笑着推辞,最后还是拗不过阿娣接下了。
随后阿娣又去看了戏剧表演,演员们精美的服饰和婉转的唱腔让他沉浸其中。这时候阿娣心想,生活虽然艰辛,但有着这些美好的事物,还有像张大哥这样善良的邻居,一切都是值得的。结束“赶会”后,阿娣带着满满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返回学校,他决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