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顺水推舟(1/2)
第229章 顺水推舟
克难坡阎锡山的个人书房
书房内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榆木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SX省地图。
与前线和太原的紧张忙碌截然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深沉而压抑的静谧。
第二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兼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脚步匆匆地推门而入,他身姿笔挺,向着正坐在桌前的那位枯瘦老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阎长官,您找我?”
阎锡山,这位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盘踞了数十年的枭雄,缓缓地抬起头。他穿着一身灰布棉袍,留着标志性的仁丹胡,眼神浑浊,却又时而闪过一丝精明的光。
他刚刚放下手中的毛笔,桌上的宣纸上,一个墨迹未干的“忍”字,力透纸背。
“啊……星如你来了。”
阎锡山的声音有些沙哑,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动作略显迟缓。
他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沙发,那是一张样式老旧、蒙着粗布的沙发,「坐吧。」
等杨爱源依言坐下后,阎锡山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端起桌上的茶杯,慢悠悠地吹了吹浮在水面上的茶叶,仿佛在组织着自己的思绪。窑洞外的风声,衬得此处的寂静愈发深沉。
“忻县那边的事,你听说了吧?”阎锡山终于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杨爱源立刻挺直了腰板,回答道:“是,长官。刚刚接到情报,苏耀阳的山西民团,对日军第24师团发动了总攻,规模空前,据说已经突破了日军的主阵地。”
“嗯。”
阎锡山点了点头,将茶杯放下,发出“嗒”的一声轻响。他转过身,背着手,踱步到那张巨大的地图前,目光落在忻县和太原之间的那片区域,久久不语。
忽然,他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叹息。
“星如啊!”他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心腹爱将,眼神里充满了忧虑,“这场仗,无论是日本人胜了,还是那个苏耀阳赢了,对我们晋绥军,可都没有半点好处啊。”
听到这里,杨爱源脸上露出了明显的错愕之色。在他看来,同为中国人,痛击日寇理应是好事,为何长官会有如此消极的看法?
“长官,此言何意?苏耀阳部重创日寇,于我山西抗战大局,终归是有利的……”
阎锡山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的笑容。
“利?利在何处?”
他反问道,“若是日本人胜了,他们必然会变本加厉,我晋绥军的生存空间,只会被挤压得更小。
可若是那苏耀阳胜了……你想想看,他如今已是兵强马壮,麾下尽是虎狼之师,再经此大胜,声望将如日中天。到那时,这山西,究竟是他姓苏,还是姓阎,可就不好说了!”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杨爱源的心头。他瞬间明白了阎锡山的深层忧虑。
阎锡山重新坐回椅子上,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缓缓说道:“所以,这场仗,最好是能以一个平局收场。他们斗个两败俱伤,我们才有喘息的机会。如果可以,我想派人去斡旋一番,希望双方能够罢手言和……”
杨爱源闻言,立刻摇头道:“长官,这恐怕不可能。现在双方都已经打出了真火,血海深仇结下了,没有彻底分出胜负之前,他们是绝不可能罢手的。我们的斡旋,两边都不会理睬。”
“唉……”阎锡山再次叹了口气,似乎也知道这个想法不切实际。窑洞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片刻之后,阎锡山又开口了,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问道:“星如,你说,等这场仗打完之后,我们有没有办法,将他苏耀阳的山西民团,从山西调走一部分?”
杨爱源皱着眉头,仔细思索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恐怕很难。山西民团是苏耀阳的根基,他绝不会轻易离开山西。
而且,从名义上,他也归我们第二战区节制,我们没有理由把他往外调。”
就在杨爱源认为此事无解之时,阎锡山的脸上,却突然露出了一丝狡狯的、如同老狐狸般的笑容。
“不,星如,并非不可能。”
他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不紧不慢地说道:“你忘了,那苏耀阳,可不单单是我第二战区的人。”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点了点,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根据我们最新的情报,日本人对湖北的宜昌,志在必克,近期肯定会有大动作。而宜昌,隶属何人管辖?”
“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杨爱源下意识地回答。
“这就对了!”阎锡山的眼中精光一闪,“那苏耀阳和李德邻以及那白建生的私交,那是全天下出了名的!就连他结婚,主婚人都是李、白二公!这份情面,大不大?”
杨爱源的眼睛瞬间亮了,他明白了阎锡山的意思。
阎锡山靠回椅背,脸上露出了计谋得逞的微笑,慢条斯理地总结道:“只要我们把日军即将猛攻宜昌的情报,‘不经意’地透露给重庆,再通过我们在五战区的关系,稍加推动……
到时候,李德邻亲自开口向苏耀阳求援,以苏耀阳和他的交情以及欠下的人情,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拒绝的。
到时候,就算他不想走,也得从他那宝贝的山西民团里,抽调最精锐的部队去湖北参战。
如此一来,他苏耀阳在山西的实力,不就被大大削弱了吗?
“这也行?”杨爱源还是觉得这计策有些过于异想天开,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他转念一想,仔细琢磨其中的关节,又觉得阎锡山的这个法子,虽然阴损,但逻辑上……好像又无懈可击。
利用舆论造势,将苏耀阳捧上一个道德高地,再利用他与李宗仁的私交进行道德绑架,逼其出兵援助……这环环相扣的计谋,确实是这位老上司能想出来的手笔。
“怎么不行?”阎锡山捋了捋他那标志性的仁丹胡,得意一笑,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你看着吧,我已经让人给他添了把火,帮他好好地扬扬名……”
阎锡山确实是说到做到。
就在他和杨爱源在克难坡的窑洞里密谋的这短短一两个小时里,一股由他暗中推动的舆论风暴,已经席卷了整个国统区。
从陪都重庆,到春城昆明,再到桂林、西安……所有还未沦陷的大城市,各大报纸的号外,如同雪片般飞散到了大街小巷。
《大公报》头版头条,用触目惊心的黑体大字写着:“国军大捷!晋省民团发起惊天反攻,全线击溃日寇王牌师团!”
《中央日报》则更为直接:“山西雄狮怒吼,炮火洗地,忻县日军尸横遍野!”
《青年报》也罕见的发出了赞扬的声音:“捷报!我山西抗日武装力量主动出击,予日寇第24师团以歼灭性打击!”
短短半天时间,这个消息就彻底引爆了全国!
尤其让民众热血沸腾、不敢置信的,是报纸上不知从何处弄来的、清晰得令人发指的照片!
其中一张照片,显然是从高空俯拍的。照片上,无数炮弹爆炸的烟柱,在日军的阵地上连成了一片死亡的森林,那曾经坚固的工事和战壕,在照片上变得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饼干,残破不堪。整个画面充满了毁灭性的、令人震撼的力量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