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土夫子自传 > 第185章 青铜契约

第185章 青铜契约(1/2)

目录

第一节:古村异闻

山西平遥古城往西三十里的山坳里,有个名为\"七钥村\"的古老村落。当陶寺地穴开启后的第七天,这个常年被雾气笼罩的村子里,所有的青铜器突然在同一天清晨发出了微弱的共鸣声。村中最年长的赵老祭司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颤巍巍地打开祖传的樟木箱,发现那套世代相传的西周青铜编钟正在无人敲击的情况下微微震颤,钟身上的饕餮纹路泛着诡异的青光。

\"七钥归位,钟鸣示警...\"老祭司布满皱纹的手抚过编钟表面,那些看似装饰的花纹在他指尖下逐渐重组,显露出隐藏数千年的契约文字。窗外,村民们惊恐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村中古井里的水一夜之间变成了青铜色,井台上雕刻的北斗七星图案正在发光。

与此同时,正在临汾休整的陆远突然从梦中惊醒。他的右臂逆文如被烙铁灼烧般疼痛,皮肤下浮现出全新的符号组合。推开宾馆窗户,他看见西北方向的天空被一种不属于自然界的青铜色光芒照亮,那光芒中隐约可见七道锁链状的纹路交织。

\"七钥村...\"一个从未听过的地名突然浮现在陆远脑海中,伴随着父亲研究笔记中某页残缺的记忆。他立即唤醒隔壁房间的苏晚晴,她的星形印记也在隐隐发烫。

\"契约文字在召唤我们。\"苏晚晴的指尖划过额间印记,一组立体投影随即展开,\"平遥西侧有个与世隔绝的古村落,村志记载其建立于西周初年,村民世代守护着七口青铜古井。\"

当七人驱车赶到七钥村外围时,山路已经被浓得化不开的雾气封锁。这雾气泛着金属光泽,车灯照上去竟反射出青铜器表面的纹理。林三酒拔出短剑,剑身上的铭文自动亮起,在雾气中划出一道勉强可辨的小径。

\"不是自然雾。\"顾瞎子蹲下身,菌丝网络深入地面,\"井水汽化形成的屏障,含有高浓度青铜微粒。普通人吸入会立即产生幻觉。\"

村口的石牌坊已经坍塌,残垣断壁上刻满与陶寺地穴中相同的契约文字。陆远右眼的青铜星系穿透浓雾,看到村中广场上聚集着上百名村民,他们围成一个圆圈,中间摆放着那套自动鸣响的青铜编钟。更令人不安的是,每个村民的额头都浮现出淡淡的星形印记——与苏晚晴额间的标记一模一样,只是颜色浅得多。

\"血脉传承...\"观测者的青铜简册飞速翻动,\"这个村子是西周时期专门选定的契约守护者后裔!\"

第二节:井底秘符

当七人突破雾障进入村中广场时,编钟的共鸣声突然停止。赵老祭司蹒跚着迎上前来,浑浊的双眼却精准地锁定了每个人身上的特征:陆远的右臂、苏晚晴的额间印记、张海峰的金属手臂...

\"三千年了...\"老人声音嘶哑,从怀中取出一卷用玉版夹保护的竹简,\"先祖遗训说,当七星归位之人到来时,需引观七井之秘。\"

竹简上记载着令人震惊的内容:西周初年,周公旦亲自选定七个体质特殊的家族,命他们世代守护七口青铜古井。井水并非用来饮用,而是用来观测地脉能量的\"镜子\"。每口井对应一个龙眠之地,井水颜色变化预示着地脉能量波动。

\"最近七天,七口井全部变成了青铜色。\"老祭司指向广场西侧排列的七口古井,\"昨夜子时,第七口井中还浮出了这个。\"

他展示的是一块巴掌大小的青铜板,上面刻着与陆远右臂完全相同的逆文。当陆远接过铜板时,右臂的符号突然投射到空中,与铜板上的文字组成完整契约:

\"地脉归源,七钥守秘\"

\"花开之日,血脉为引\"

苏晚晴突然抓住陆远的手臂:\"这不是普通的契约...是血脉验证仪式!七钥村村民是活体密钥,他们的基因里藏着稳定地脉网络的密码!\"

张海峰立即扫描了最近一口古井。数据显示井水深达百米,底部连接着复杂的地下水系,水中悬浮的青铜微粒正以特定频率振动。\"不是自然形成的...井壁上有精密到纳米级的纹路,这是一个人工地脉观测网络!\"

七人决定下井探查。在村民帮助下,他们用古老的轱辘装置降入最大的中央古井。井水在接触到带有鼎纹的皮肤时自动分开,形成一条干燥的通道。下潜约五十米后,井壁突然向外扩展,露出一个隐藏的横向洞穴。

洞穴尽头的景象令所有人屏息——七根青铜柱围成环形,每根柱子上都盘绕着一条栩栩如生的玉龙雕塑。龙眼镶嵌着会发光的黑曜石,龙须是细如发丝的金线。更惊人的是,柱子中央的地面上刻着一幅直径三米的河图洛书,图案正随着井水的波动而变化。

\"西周时期的地脉控制台...\"观测者的简册自动悬浮在图案上方,\"比陶寺的更古老,但原理相同。这些玉龙不是装饰,是能量导引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