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宠你入骨,四爷的霸气小福晋 > 第250章 网收完

第250章 网收完(1/2)

目录

苏培盛的身影如同融入阴影的墨,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暖阁门口,去执行那无声却致命的清账指令。暖阁内,胤禛掌心的温度透过薄毯,熨帖在筱悠护着小腹的手背上。那沉甸甸的暖意,是力量,也是无声的承诺。他并未多言,只沉声道:“你歇着,西北后续与京中琐事,自有我去料理。”

他起身,石青色的袍角带起一阵微凉的空气,高大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通往书房的回廊尽头。筱悠靠回引枕,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块温润的羊脂玉佩。西北的捷报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胤禛那句清账带来的肃杀之气已悄然弥漫。她闭上眼,腹中三个沉甸甸的小生命仿佛感受到了母亲心绪的波动,轻轻动了一下。她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思绪强行压下。此刻,稳住自己,便是稳住这府邸的根基。

书房内,气氛截然不同。胤禛端坐于巨大的紫檀木书案后,案头摊着十三阿哥胤祥用八百里加急呈送来的、厚厚一叠关于肃州案的初步详报。他目光如电,飞速扫过一行行蝇头小楷,指尖在几个关键的名字和数字上划过。

“年羹尧,贪墨军饷,倒卖军粮,私蓄甲兵,结交外藩,图谋不轨……”胤禛低沉的嗓音在寂静的书房里响起,如同冰冷的宣判,“桩桩件件,铁证如山。其心腹岳钟琪,擅离职守,率兵冲击钦差驻地,形同谋逆!还有这些……”他点了点案上另一份名单,“依附其下的仓场管事、粮吏、军中蛀虫,一个都跑不了!”

侍立一旁的苏培盛垂首应道:“主子英明。十三爷办事利落,人证物证都捏得死死的。肃州城内,人心惶惶,无人敢再出头。”

“还不够。”胤禛放下奏报,指关节在光滑的案面上重重一叩,“告诉老十三,审讯要快!口供要实!所有涉案人员的供词、起获的密账、书信、军械清单,务必在五日内整理成册,形成铁案卷宗,六百里加急密封送京!本王要它经得起三司会审,经得起天下悠悠之口!”他眼中寒芒一闪,“至于京里那些借着水月庵这条线,想浑水摸鱼的鼠辈……”

苏培盛立刻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森然的寒意:“主子放心,奴才已安排妥当。那两个散播流言的源头,一个旧疾复’,昨夜已病故于家中;另一个失足落水,今晨才被巡更的发现。都是干干净净,查无可查。至于水月庵那边,盯着的婆子和那几个常跑年府的姑子,奴才已派人请到了咱们的地方静养,保证她们再没机会念经了。进出年府的线,彻底断了。”

“嗯。”胤禛几不可察地颔首,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仿佛只是处理了几件微不足道的杂务,“手脚干净些,别留尾巴。肃州案尘埃落定之前,京城,不能再起一丝波澜。”

“嗻!”苏培盛深深一躬,领命退下。

沉重的书房门合拢,隔绝了内外。胤禛独自靠在宽大的椅背中,深深吐出一口浊气。西北的血腥硝烟似乎还在鼻端萦绕,乾清宫那场父子决裂的雷霆风暴余威尚在,京城的暗流也暂时被强力按下。然而,这短暂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涌。太子的废立悬而未决,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朝堂之上。他被太子推到了风口浪尖,康熙那句扛不扛得起的考问,如同无形的枷锁。西北之功是投名状,更是试金石。他必须用这铁铸的功绩,为自己挣出一条生路,也为这府邸、为妻儿挣出一片安稳。

承乾宫西配殿。

晨光透过高丽纸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弘晖坐在小书案前,手握毛笔,一笔一划临着字帖,神情专注。只是那笔尖的凝滞,泄露了他心底的不宁。昨夜宫中的肃杀,毓庆宫方向死一般的沉寂,如同无形的阴影笼罩。

宁楚克坐在窗边的绣墩上,小手里捏着一块佟佳贵妃赏的蜜渍杏脯,小口小口珍惜地吃着,甜味让她暂时忘却了陌生环境的不安。她晃着小脚,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崔嬷嬷手中一件半旧的靛蓝色小褂子,嬷嬷正用细密的针脚缝补着袖口一处不起眼的磨损。

“嬷嬷,你在做什么呀?”宁楚克咽下口中的杏脯,声音软糯地问。

崔嬷嬷头也未抬,声音刻板无波,却带着一种安定的力量:“回格格,老奴在缝补阿哥的衣裳。衣裳旧了,破了,便要缝补好,方能继续穿用。这是持家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她顿了顿,穿针引线的手稳如磐石,“宫里的路,就像这衣裳,有时看着光鲜亮丽,底下也可能藏着磨损。看见了,不必惊惶,也不必多问。守好自己的本分,该做什么做什么,把该学的规矩学好,把该写的字写端正,便是最安稳的法子。”她的话,看似在说衣裳,实则字字句句敲在弘晖紧绷的心弦上。

弘晖握笔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落笔更稳了些。他抬起头,看向崔嬷嬷沉静的侧脸,又看看懵懂却乖巧点头的妹妹,心头那股因未知而起的惶惑,奇异地被这朴素的道理抚平了些许。他用力嗯了一声,重新低下头,笔下的字迹比方才更显端正有力。

这时,殿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芳若的声音带着笑意响起:“阿哥,格格,贵妃娘娘打发奴婢送点小玩意来。”

宁楚克眼睛一亮,立刻放下杏脯,小跑过去。弘晖也放下笔,规矩地起身。承乾宫这方寸天地,在崔嬷嬷无声的守护和佟佳贵妃温和的照拂下,暂时维持着表面的宁和。

雍郡王府正院。午后的暖阁静谧安详。筱悠小憩醒来,精神稍好。刘嬷嬷服侍她用了半碗熬得浓稠软烂的燕窝粥和几块清爽的茯苓糕。刚放下碗箸,青黛便引着一位面生的嬷嬷走了进来。那嬷嬷约莫四十许,穿着体面的深青色宫装,眉眼恭谨,举止沉稳,一看便是承乾宫佟佳贵妃身边得用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