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大明:每日刷新技能,老朱人麻了 > 第22章 诸皇子竟无一人能比上

第22章 诸皇子竟无一人能比上(1/2)

目录

第二日。

在东宫那宽敞明亮的书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将屋内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温暖的金色之中。

朱标正伏案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来回游走,时不时停下来思索片刻,表情专注而认真。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内的宁静。

朱标闻声抬起头,只见一名小太监匆匆走进来,神色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陛下再次宣您即刻前往御书房觐见。”

朱标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揣测,父皇这突然召见,究竟所为何事?

他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御书房走去。

一路上,朱标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念头。

自家父皇和母后前几日才兴高采烈地寻亲回京,据说收获颇丰。

虽然他们并未详细提及具体的情况,但朱标打心底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回来还不到两天,父皇和母后竟又悄然离开了皇宫。

若不是如今朝中大半政务都交由东宫处理,由他这个太子先行批阅,以父皇这种时不时玩消失的性子,朝廷恐怕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朱标来到御书房前,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抬手轻轻叩响了房门。

“进来。”

屋内传来朱重八低沉而威严的声音。

朱标推开门,走了进去,只见朱重八正端坐在书桌前,目光深邃地看着他。

“儿臣参见父皇。”

朱标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声音沉稳而恭敬。

朱重八微微点头,示意他起身,然后说道:“标儿,今日唤你来,是有一事想问你。”

“还是商量商量,昨天说的那个事情。”

朱标心中一紧,不知道父皇要问什么,但还是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父皇请讲,儿臣定知无不言。”

朱重八看着自己的嫡长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慈爱。

朱标温煦谦和,平日里对待兄弟友善,对待下属宽厚,对待百姓更是心怀仁义,是一个标准的守成之君,假以时日,说不定真能成为像汉文帝那样的贤君。

也正因如此,朱重八对他极为宠爱,早早便让他参与朝政,朝中大部分政务都先由他批阅,之后朱重八再进行检查。

若是批阅得好,朱重八从不吝啬夸赞;若是有不足之处,他也会耐心教导。

“标儿,你如何看待藩王宗亲制度?”朱重八突然问道。

目光紧紧盯着朱标,似乎想要从他的眼神中探寻出什么。

面对老父亲的突然发问,朱标一下子有些懵了。

他微微皱起眉头,脑海中迅速思索着父皇为何会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

一时间,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朱重八也不着急,就那样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他心中对朱标寄予了厚望,如今他想知道,一个常年生活在宫中、饱读史书且心思机敏的太子,是否能看出皇室宗亲制度潜在的危害。

毕竟,一个在外游历的皇子都能有所察觉,他相信朱标也不应逊色。

时间在寂静中缓缓流逝,阳光逐渐偏移,洒在朱标的脸上。

他紧蹙的眉头慢慢松开,规规矩矩地躬身拱手行礼,面色郑重地说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藩王宗亲制度于国家而言,利大于弊。其一,它能够稳定国家局势。”

“分封藩王,让皇室宗亲镇守四方,可使百姓感受到皇室的威严与统治,从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其二,可收拢兵权。”

“将兵权分散于藩王手中,既能防止地方势力拥兵自重,又能确保皇室对军队的掌控。”

“其三,藩王可镇守边塞要地,抵御北方强敌。他们在边疆地区建立军事据点,能有效防范外敌入侵,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保障。”

朱标停顿了一下,看了看朱重八的脸色,见他没有打断的意思。

便继续说道:“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制度解决了宗亲混乱的局面。以往,皇室宗亲众多,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时常会出现争权夺利、扰乱朝纲的情况。”

“而藩王宗亲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与权力范围,使宗亲们各安其位,减少了内部纷争。总体而言,儿臣认为藩王宗亲制度对国家是有利的。”

朱重八听完,微微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满。

朱标将这一细微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心中“咯噔”一下,暗自思忖:难道是那些御史言官的话,让父皇对分封藩王之策产生了动摇?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于是,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正准备再次开口阐述自己的观点。

然而,还没等他说话,朱重八便率先开口了:“我想再问问那个你对宗亲等级制度又有何看法?”

朱标闻言,心中稍定。

他觉得在宗亲等级制度上,父皇的态度应该是坚决的。

想到这里,他自信满满地笑着回应道:“父皇,儿臣觉得宗亲等级制度甚好。它层层递进,保障了朱家八代都能得到恩泽。”

“从亲王到郡王,再到各级宗室,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待遇和特权,这既能体现皇室的尊贵,又能让宗亲们感受到家族的荣耀与庇护。”

“而且,这种等级分明的制度,也有助于维护皇室的秩序,避免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

“儿臣相信,有了宗亲等级制度,朱家子孙定能繁荣昌盛,国家也将长治久安。”

朱重八对血脉亲情的看重,在皇室众人眼中那是显而易见的。

追根溯源,这或许和他早年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惨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那个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年代,眼睁睁看着父母、兄弟姊妹一个个在自己眼前离世,那种无能为力的痛苦和遗憾,如同深深扎根在心底的刺,让他对亲情格外珍视。

也正因如此,朱标一直坚信自己对皇室制度相关问题的回答不会有差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