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无论何时,朕都会为你坚强后盾!(2/2)
这三位深谋远虑之人,各怀心思地相视冷笑,一时间气氛微妙至极。
片刻后,刘旦又继续发布指示:\"至于西域的土地政策,不要过于积极推广,若百姓热情过高,可适当提升价格以作调节……\"
西域局势尚未完全稳定,虽已初步设立郡县制度,但真正安定下来还需要诸侯王们率军前往震慑一番。
此时并不适合鼓励大量平民百姓冒险前往,以免徒增伤亡。
还有诸侯王迁往边疆后,原有封国废除改为郡县,大汉境内顿时多出几十个行政区域。
这些新设郡县的官员任命、政令推行、民生建设等等事宜,都需要周密部署,丝毫不得懈怠。
刘旦将这些繁杂事务一一细致交代,确保万无一失。
不仅桑弘羊、霍光在恭敬聆听,其他辅政大臣如霍去病、苏武等人也都在一旁认真记下皇帝的每一项指示。
这些事务本应在宣室殿内的小朝会上详细讨论,今日却破例在长安城头进行商议。
实则另有特殊原因,刘旦只是趁着这难得的空闲,顺便处理一些国家要务罢了。
君臣间商定好近期的施政重点后,忽见长安城外烟尘滚滚,旌旗猎猎,一支浩荡的队伍正在集结。
朝臣们识趣地停止了政务讨论,刘旦也转过身去,望向城外那壮观的景象,愉快地宣布道:\"好了!\"
\"诸位爱卿随朕出城,为这些叔伯兄弟们送行一程!\"
\"哈哈哈哈哈!\"刘旦爽朗的笑声在城头回荡,不知为何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幸灾乐祸。
长安城外旌旗如林,各色彩旗迎风招展,全是诸侯王们的标志。
今日正是诸王启程出关之时,刘旦特意率领文武百官前来为他们送行。
这场声势浩大的迁徙,除了诸侯王的家眷、随从外,最重要的就是每位王爷允许携带的五千名王国卫队。
当然,个别诸侯王享有特殊待遇,比如被派往与乌孙国对峙的广陵王,就获准带领更多的军队。
然而,无论朝廷批准诸侯王带多少兵马,所有军队都已提前被送往边关驻扎,今日城外的队伍中,每位诸侯王身边仅有五十名亲卫随行。
涉及皇家安危的大事,刘旦岂会掉以轻心,丝毫不敢大意!
眼下城外看似旌旗遍野、人马众多,只因为二十多位诸侯王齐聚一处,每人带领几面旗帜,自然显得声势浩大。
禁卫军护送刘旦与百官们缓缓出城,所有诸侯王见状,纷纷从马上下来,远远迎上前去,将随行的卫士留在身后。
他们生怕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惹恼了陛下,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是的,在诸侯王们眼中,今日确实是无比喜悦的日子!
只要今日顺利通过,他们就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如同笼中鸟得到释放,终于可以展翅高飞了!
每位诸侯王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神情,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拜见陛下!\"众王齐声问安,恭敬有加。
刘旦见这些叔叔、伯伯、兄弟们个个喜笑颜开,心情大好,也不想耽误他们启程远行。
于是便随口应付几句:\"三叔一路保重,大伯旅途小心,二大爷您慢些赶路……\"之类客套话。
诸侯王们也不想与陛下多做纠缠,唯恐节外生枝,他们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快离开长安,飞向自由!
刘旦深知他们的迫切心情,也乐得简单应付一番,很快就转向了今日送行的\"主角\"。
赵王刘据,皇帝的亲兄长。
作为当今陛下的亲生兄弟,刘据与刘弗陵、刘胥等人地位特殊,而且这几位都将前往西域,近来关系更是亲密无间。
刘旦拉起赵王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兄长,此去西域,近期平定地方豪强,远期安定边疆局势,都需要你统筹全局啊!\"
听闻此言,刘据连忙谦虚推辞:\"不敢不敢,臣弟此行不过是去西域就国而已,哪敢妄谈运筹帷幄之事?\"
\"朝廷在西域设有众多郡县,派驻郡守、刺史,国家大事哪里轮得到臣弟干预?\"
刘据说得情真意切,绝口不提要插手朝廷政务,他只想逍遥自在地当个快活王爷,再活个几十年。
一个诸侯王,敢染指国家大事?那不是活腻了吗!
见此情形,刘旦微微颔首,刚才的话也不过是随口安抚一番,并无深意。
安顿完赵王,刘旦又转向自己的同母弟弟,广陵王刘胥。
\"四弟啊,你去西域后将直面乌孙人的兵锋,凡事务必谨慎小心,切勿轻启边患。\"
\"但也不可畏首畏尾,若乌孙人胆敢侵犯我大汉边疆,就给朕狠狠教训他们!\"
\"无论何时,朕都会为你坚强后盾!\"
话音刚落,广陵王刘胥便激动地拍打胸膛,气势如虹地大声回应:\"陛下放心,臣弟此去边疆,定要让乌孙人俯首称臣!\"
\"谁敢冒犯大汉天威,简直是自寻死路!\"
\"好!\"刘旦重重拍了一下刘胥的肩膀,赞许道:\"有志气,我大汉儿郎就应当如此!\"
对这位四弟的军事才能,刘旦相当有信心,虽然不敢贸然称他为大帅之才,但将其誉为一位勇猛无双的悍将却绝对名副其实。
这样的能力足以胜任边疆镇守的重任,若能力再弱一分,刘旦便不放心委以重任;若才能更盛一分,恐怕又会心生戒备。
如今的安排,正好恰到好处!
与两位兄弟交谈完毕,刘旦又看向了胶东王刘弗陵。
这位胶东王的封号问题,刘弗陵曾多次上书恳请更改,理由是即将远赴西域,应当更换一个合适的王号。
坚称\"胶东王\"这个称号自己实在不敢受用,有违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