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高干反叛(1/2)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月,曹操确立了在华北平原的权威。
同年夏,四月,盘踞在并州和冀州边境的黑山贼帅张燕率其众十万余人投降曹操。
曹操封其为安国亭侯。
按照曹操的计划,下一步应该是出兵北上,平定乌桓。
谁料幽州涿郡故安人赵犊和霍奴等人起兵造反,击杀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
此时,三郡乌桓也领军入侵幽州,攻击驻扎在犷平的鲜于辅。
曹操和鲜于辅是老相识。
鲜于辅原为刘虞部下从事。
初平四年,公孙瓒杀害刘虞,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集结率领州中的军队,要一同为刘虞报仇,还推举燕国人阎柔为乌桓司马。
在阎柔的带领下,众人击败公孙瓒。
公孙瓒败亡后,鲜于辅为属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与田豫素来关系很好,任命田豫为太守府长史。
当时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依从谁好。田豫对鲜于辅说:“最终能够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应该赶紧投奔他,不要等着以后遭祸。”
鲜于辅听从了他的建议,率领部下归附朝廷,曹操任命鲜于辅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军务。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鲜于辅到前线拜见曹操,被拜为左度辽将军,封亭侯,遣他回去镇抚本州。
曹操大败袁绍后,高兴的对鲜于辅说这是天意,也是鲜于辅等人的功劳。
所以鲜于辅被乌桓大军围困,曹操不管是出于对熟人和部下的关心,还是处于幽州之地不可侵犯的原因,亦或是本就需要讨伐乌桓,以便消除后顾之忧,亲自率领大军北上。
此处有一个小误会,赵犊和霍奴等人击杀的幽州刺史究竟是何人。
先前焦触曾自领幽州刺史,但归降曹操之后不知道有没有改变位置。
《三国演义》中焦触后来跟随曹操南征,被韩当杀害。
但从历史记录上看,焦触就在此处出现过,后期曹操征战天下一直没有其记录。
直到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群臣劝魏王曹丕称帝,是为《魏公卿上尊号奏》,其中有“征虏将军都亭侯臣触”,不知是否是焦触。
建安十年八月,曹操亲征。
赵犊和霍奴等人面对曹操大军,自信地以为可以凭借地形熟悉守住地盘。
但曹操的实力压根不是他们之间小打小闹的水平,也不是乌桓大军散乱的档次。
大军开拔不过两个月,曹操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破赵犊和霍奴的大军,并将二人斩首。
随后,曹操继续转向东进,渡过潞水救犷平的鲜于辅。
乌桓得知曹操大军势如破竹,并没有放在心上,直接正面硬刚。
结果被曹操大军碾压,犷平之围轻松破解。
乌桓大军不得不后撤出塞。
说到阎柔,此人与曹操关系十分亲密,可谓情同父子。
早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时期,阎柔便派遣使者来向曹操投诚,曹操封其为护乌桓校尉。
建安十年,曹操攻破南皮,阎柔率领部曲、带着鲜卑所献的名马以奉曹军,大大增加了曹操骑兵的实力。
后来,阎柔跟随曹操讨伐三郡乌桓,因功被封关内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