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 > 第157章 准备扩建六个大棚

第157章 准备扩建六个大棚(1/2)

目录

诶呀,小姑娘,这黄瓜真新鲜!

"

一位老太太夸赞道。

"那是,今早刚摘的。

"

李红梅笑着回应。

"大娘,您要来两斤么?我给您挑最好的!

"

老太太在李红梅的劝导下,原本就打算买两个尝尝鲜的,硬生生买了两斤。。

苏建国在一旁,满意地点点头。

。。。

时间来到了下午三点。

东单市场的喧嚣已经渐渐平息。

苏建国站在

"苏记蔬菜行

"门口,望着店里还剩下将近三分之一的蔬菜,眉头微微皱起。

今天的生意明显没有前两天那么火爆了,从早上开市到现在,只卖出了四百多斤。

"当家的,要不要降点价?

"

王秀兰从柜台后面探出头,手里捏着一沓钞票。

"这都下午了,还有这么多没卖出去呢。

"

苏建国摇摇头,嘴角挂着淡定的笑容。

"急什么?反季节蔬菜不愁卖。老百姓谁也不能天天吃这么贵的菜,偶尔买一回尝尝鲜才是正常的。

"

他走进店里,随手拿起一根黄瓜就吃了起来。

这季节,本身反季节蔬菜利润就大,即便是剩下了,也不用担心坏了赔钱。

"老板,豆腐倒是卖完了。

"

李红梅从后屋走出来,手里拿着空了的木模具。

苏建国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新招的员工确实不错,手脚麻利不说,嘴巴也甜,懂得怎么招呼客人。

他转头对王秀兰说。

"秀兰,店里你照看着,我出去办点事。

"

"去哪儿啊?这都快收市了。

"

王秀兰疑惑地问。

"红星塑料厂。

"

苏建国从柜台底下拿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厚厚一叠钞票。

"大棚的菜,最多能够供应一个月,到时候就要断货了,我的赶紧准备。

"

王秀兰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点头。

"路上小心点。

"

苏建国推着自行车出了市场。

他心里非常清楚,要想把生意做大,光靠现在的四个大棚是远远不够的。

骑往塑料厂的卤水,苏建国一路都在盘算着。

如果能再建四个大棚,不,六个更好,那么冬季蔬菜的供应就能翻倍。

到时候不仅可以供应东单市场,还能往其他市场扩展,甚至可以考虑给国营饭店长期供货。

想到这里,他脚下蹬得更用力了。

很快,苏建国便抵达了红星塑料厂。

苏建国上次来采购时,这里还是一片萧条景象,工人们都放假回家待业了。

但今天,厂区里竟然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

苏建国刚把自行车停在厂门口,看门的门卫就认出了他,急忙从小屋里跑出来。

"哎哟!苏老板!您可算来了!

"

门卫激动得喊道。

"我这就去叫刘厂长!

"

还没等苏建国说话,门卫已经一溜烟跑进了厂区。

不到五分钟,塑料厂的刘厂长,便带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快步走来。

"苏老弟!稀客啊!

"

刘厂长老远就伸出手,脸上堆满了笑容,。

怎么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安排车去接您!

"

苏建国握住刘厂长的手,笑道。

"刘厂长客气了,我就是顺路过来看看。

"

"快请进!快请进!

"

刘厂长侧身让路,对身后的干部们说。

"都愣着干什么?赶紧准备茶水!把会议室收拾出来!

"

苏建国被这阵仗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刘厂长,不用这么麻烦,我就是来谈点生意...

"

"知道知道!

"

刘厂长亲热地揽住苏建国的肩膀。

"您可是我们厂的大救星啊!上回那五千块的订单,可算是让我们喘了口气。

"

一行人簇拥着苏建国进了厂区。

与上次来时不同,车间里的机器都在运转,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

空气中弥漫着塑料加热后的特殊气味,虽然不算好闻,但在苏建国看来,这却是个好兆头。。

厂长办公室里,刘厂长亲自给苏建国泡了杯茶。

"苏老弟,您那蔬菜生意做得怎么样?

"

刘厂长笑眯眯地问道。

自从上次苏建国在这里大量购买了塑料,刘厂长便找人打听了苏建国这个人。

就是连苏家屯的素蔬菜大棚,他都亲自去过。

"嗯,还不错,我在东单市场开了家店!

"

苏建国点点头,简单说了说这几天的销售情况。

当听到那些蔬菜的价格时,在座的几个厂领导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一块钱一斤?

"

生产科长老李瞪大眼睛。

"这...这比肉还贵啊!

"

"反季节蔬菜嘛。

"

苏建国喝了口茶,淡淡地说。

"老百姓冬天想吃口新鲜的,多花点钱也愿意。

"

刘厂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苏老弟有眼光啊!这政策刚下来,您就抓住了商机。

"

寒暄过后,苏建国放下茶杯,直入主题。

"刘厂长,我这次来,是想再采购一批塑料薄膜。

"

办公室里的气氛立刻变得热烈起来。

刘厂长和几个干部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要多少?

"

刘厂长迫不及待地问。

"还是上次那种规格的?

"

苏建国伸出两根手指。

"十吨。

"

"十吨?

"

财务科长老周惊呼出声,手里的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

"这...这可是大订单啊!

"

刘厂长也激动得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十吨...十吨...苏老弟,您这是要扩建大棚?

"

"没错。

"

苏建国点点头。

"现在四个大棚的产量已经跟不上销售了。我打算再建六个,凑够十个,这样冬季蔬菜供应就能稳定下来。

"

刘厂长搓着手,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太好了!太好了!苏老弟,您可真是我们的福星啊!

"

但紧接着,刘厂长的表情又变得有些为难。

"不过...这个价格...

"

苏建国心领神会。

"刘厂长放心,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上次是一千一吨对吧?

"

"这个...

"

刘厂长支吾了一下,转头看向财务科长老周。

老周推了推眼镜,干咳一声。

"苏老板,实不相瞒,原材料涨价了。现在聚乙烯的价格比上个月涨了百分之十五,我们成本压力很大啊...

"

苏建国不动声色地听着,心里却在快速盘算。

塑料薄膜的价格他早就打听过,虽然原材料确实涨了点,但绝对没有百分之十五那么多。

"那周科长的意思是?

"

苏建国故意问道。

老周看了刘厂长一眼,得到默许后说。

"一千一吨的价格,我们实在承受不起。至少要一千一...

"

"一千一?

"

苏建国皱起眉头。

"周科长,咱们都是老朋友了,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

"

刘厂长赶紧打圆场。

"苏老弟,您别急。这样,咱们各退一步,一千零五十怎么样?

"

苏建国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烟盒,给在座的每人发了一支。

他慢条斯理地点上烟,深吸一口,才开口道。

"刘厂长,咱们明人不说暗话。现在塑料厂的日子不好过,国营企业都半死不活的,很多厂子都面临倒闭的风险。

"

他顿了顿,观察着刘厂长的表情。

"我这次来,是真心实意想帮咱们厂一把。十吨的订单,放在哪个厂都是大客户。但价格方面,我觉得一千一吨比较合理。

"

"一千?

"

老周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这连成本都不够啊!

"

刘厂长的脸色也变得不太好看。

"苏老弟,这...这也太低了...

"

苏建国不慌不忙地弹了弹烟灰:

"刘厂长,您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

"

苏建国从布包里掏出一叠钞票,放在桌上。

"这是一千块定金。余下的八千,我一个月后一次性付清。

"

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

"这...这...

"

刘厂长结结巴巴地说。

"苏老弟,不是我不信任您,但厂里现在真的等钱用啊...

"

苏建国理解地点点头。

"我明白。但您想想,十吨塑料不是小数目,我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现金。蔬菜生意刚起步,资金都在周转中。

"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而且,我可以签正式合同,如果一个月后不能按时付款,您大可以去法院告我。

"

刘厂长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一方面,厂里确实急需这笔订单救命。

另一方面,赊销的风险实在太大了,万一苏建国到时候还不上钱,他这个厂长可担不起责任。

"苏老弟...

"

刘厂长艰难地开口。

"这事儿...这事儿我得跟厂领导班子商量一下...

"

苏建国从容地点点头、

"应该的。不过刘厂长,机会稍纵即逝啊。我这十吨塑料,今天定不下来,明天可能就去别的厂子了。

"

这句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厂长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圈,终于下定决心。

"好!就按您说的办!九百一吨,先付一千定金,余款一个月后结清!

"

苏建国露出满意的笑容,伸出手。

"合作愉快!

"

刘厂长握住苏建国的手,苦笑道。

"苏老弟,您可一定得按时还款啊,不然我这厂长可就当到头了...

"

"放心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