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万更掉落(2/2)
看弘晖的岁数,该是哪位阿哥的儿子。
弘晖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上写了一个“四”字。
师爷看见后,伸手直接抹掉桌上的字,立刻下定决心道:“好,东西我早就准备好了,就在书房的抽屉暗格里面。”
他带着弘晖去书房,见自家儿子正埋头练字,只打发他出去,然后从暗格里拿出一册账本来。
这账本边角卷起,应该时常翻阅,却保存得不错,用油纸小心包着,外面还做了遮掩,看着像是游记一样。
师爷把账本郑重交给弘晖,又拿出另外一个锦盒,里面放了手串,算是遮掩一番。
毕竟弘晖带着礼物上门来,他怎么都要回礼才是,不然弘晖空手离开反而惹人注目。
弘晖顺利带回账本,四阿哥一看就明白是县令这两年私下贩卖粮食的账单。
每卖一笔,师爷都会记下来。
时间,数量,分几次送出去都写得清清楚楚。
叶珂想到这师爷是知情人,却没料到他竟然早就留了一手,把每一笔贩卖粮食都记录下来,完全可以作为最大的罪证!
“他这是跟县令过不去才留一手,还是担心县令会杀人灭口所以才留了这个账本?”
“而且他这么直接就把账本拿出来,会不会有猫腻?”
不怪叶珂想那么多,毕竟这两年山东旱灾后,过来的钦差不止一个两个,但是师爷从来没拿出这个账本,怎么见过弘晖后就立刻交出来了?
弘晖虽然在叶珂心里是人见人爱,但是师爷这么爽快的态度依旧让她困惑。
弘晖在旁边听见后就笑着道:“额娘,因为阿玛一向铁面无私,为人正直。证据在他手上,就绝不会被埋没。”
交给钦差,他们很可能跟县令是一伙的,未必不会帮着隐瞒此事。
师爷要交出账本,他和妻儿都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交给别的阿哥,师爷可能也会犹豫这些阿哥会不会对此事关心,会不会不想让皇上不高兴,索性也报喜不报忧,把此事瞒下。
但是面对四阿哥的话,师爷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毕竟四阿哥素来刚直不阿,之前去赈灾的时候把灾民安排得极好。
不是只给钱给粮食,而是让灾民确确实实能回到家乡,路上安全,回去后也不至于被人抢了粮食和银钱,还能好好继续重新生活。
每个举措实施起来都是确切有用,是四阿哥再三思虑过的。
面对灾民都能如此用心,并不是为了随便交差。
对不平之事,四阿哥也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谏言,铁面无私的名声早就传开去。
有人说他不近人情,不如八阿哥那么好说话。
有人说他爱多管闲事,什么事都爱掺和一手,还毫不留情。
但是师爷心里很明白,证据交给四阿哥就安全了,必然能送到皇帝手中。
而他的妻儿也能平安无事,因为四阿哥最重承诺!
叶珂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师爷一听是爷,就把账本交得如此痛快。不过账本上面并没有交易之人的名单,看来县令对师爷还是有所防备。”
四阿哥点头道:“哪怕没有名单,查起来还是要容易得多。这么多的粮食哪怕分批送出去,也不是少数目,那段时日必然有商队来去,查一查就知道是谁了。”
哪怕县令为了混淆视听,这些商队未必都做交易,也可能只是叫过来做别的买卖,却是个不错的线索。
果真很快就打听到几个商队来往次数颇多,除了失踪的那一队人,另外还有两队。
说是商队,四阿哥写信给九阿哥询问的时候,却从来没听说过。
能吃下这么多粮食的商人必然不可能是无名之辈,但奇怪的是其他地方的商人也没有谁接到过大宗的粮食买卖。
运送出去那么多粮食,又消失在什么地方去了?
四阿哥写折子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城给康熙,另外把账本誊抄了一份作为备用,好追寻粮食的下落。
康熙的回复非常快,另外还送来调令,让四阿哥能调动周边的士兵,拿下了当地官吏。
四阿哥还在那个商队失踪地方附近查探到有人居住的痕迹,很快发现山顶有个山贼窝。
最有趣的是,那个所谓消失的商队其实就是山贼假扮的。
他们伪装成商队,在半路的时候被人怀疑,就立刻用了金蝉脱壳的办法,把粮食送到山上藏起来,人也换了装扮分散逃开。
这就让人误以为商队是不是遭遇不测,然后彻底失踪了。
因为找不到线索,最后府衙不了了之,其他人只觉得这附近诡异得很,更是不敢靠近。
这就中了山贼的下怀,他们就能安全藏匿在山上,这些粮食还能为他们所用,哪怕几个月不下山都不愁吃喝了。
另外两个商队也是山贼伪装,帮着县令把粮食拆开送别处去卖,换成银钱。
县令不能随意离开,又不能亲自做,只能让心腹勾结这些山贼,好帮他把粮食运送出去换钱。
虽说山贼会私吞一部分粮食,但是他们的人手更多,能分散各地零星去卖粮食,丝毫不引人注意。
如此化整为零来消化掉这些庞大的粮食数量,也难怪两年下来根本无人能发现了。
县令得了这个好买卖自然不会透露出去,山贼有了这个营生更是会保守秘密,算得上狼狈为奸。
四阿哥另外派人把师爷和家眷都保护起来,送去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毕竟他是个重要的证人了。
叶珂也终于明白师爷为何那么害怕了,毕竟县令的帮手是杀人不眨眼的山贼,根本毫无人性可言。
他哪怕不想做同伙,为了家人的性命着想也不能不做。
被拉入伙,上了贼船,师爷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只能为县令卖命。
师爷哪怕戴罪立功,只怕最后也要被判罪,死罪要是免了,却活罪难逃,想必还得流放千里。
但是对师爷来说,这却是个解脱,让他终于不用跟县令继续做这种糟心事了,眼睁睁看着百姓们继续因为县令故意拖延开仓赈灾而饿死。
康熙派来的士兵冲上山,把山贼也一窝端了,只留下两个领头作为证人押送回京。
事情一解决,叶珂也听到了系统的播报:“新任务已完成,弘晖独当一面获得账本,查明赈灾粮食失踪案,奖励6点。”
这奖励真是大手笔,叶珂愉快地加到弘晖的运气上。
如此一来,弘晖的运气终于突破了及格线,到达了尚可的地步。
叶珂还以为这事算是彻底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康熙重新派来新的县令,再好好开仓赈灾,安置好灾民。
她就见四阿哥还在埋头写折子,希望能修正开仓赈灾的规矩。
他这些天都在琢磨这个问题,要如何具体起来,让当地官吏能够按照规矩办事。
既不会过早开仓,也不会能够故意拖延。
最后四阿哥想到的,就是一个比例。
受灾的范围通常很大,包括了许多个县。
县令就需要统计当地受灾的田地和灾民的人数,要是占了当地总数的一半,就能够开仓。
如果没占到一半,那就不能开,需要上面特许才行。
虽说是一刀切,没达到半数甚至很接近都不能开仓,却比如今这样受灾的人已经达到八成,还要苦苦等待开仓的允许下来要好得多了。
还可能被当地官吏拖上一段时间,原本能活下来的人都因此被拖死了。
人是劳动力,当地的人口骤然变少,田地荒废,无人耕种,当地就会变得萧条起来。
所以人很重要,就不能随意让人口骤然减少。
如果当地官吏没遵循这个规矩,让人口大幅度减少,哪怕赈灾的手段上没什么问题,也该问责才是。
四阿哥写的折子再次送到康熙手里,康熙召见内阁大臣来商讨此事。
内阁大臣有赞成的,也有质疑的。
毕竟这个比例还是有操作的空间,多点少点,当地官吏肯定能不做就不做。
至于惩戒这个,当地人口的比例也是多点少点,就不好定罪了。
也总不能当地官员在努力赈灾,却因为多死了两三个人,超过了比例就要治罪,这就让底下官员心寒,救灾更不会积极为之了。
康熙听后就笑道:“老四这个法子不过是划出一条线来,给当地官员一个准则,不会长时间犹豫或者故意拖延时间来开仓赈灾。”
“但是只有这么个准则,对想救灾的人是一件好事,他们也能自主决定。对不愿意赈灾的人来说,还有可控的余地。”
听到这里,有质疑的大臣以为康熙是赞同他们,这是不打算接受四阿哥的意见。
他们正要继续开口商讨此事,却听康熙接着说道:“老四的手法还是太温和了一点,给了这些故意之人一个机会。要是他们愿意救灾就算了,如果他们依旧故意拖延到死线上……”
他嘴角缓缓上扬,却让在场的人只觉得浑身一冷。
“很简单,这样的人拖出来杀鸡儆猴就行。多来几个,对其他人也足够警示。”
言下之意,四阿哥出了这个规则给了最后一次机会。
这些人还是不珍惜,非要找死,康熙绝对会成全他们!
内阁大臣面面相觑,低头道:“皇上英明。”
于是这法子在内阁全员通过,立刻对外发布,派人快马加鞭告知各地的府衙。
康熙在御书房里忍不住跟李德全抱怨道:“老四这孩子,朕让他去山东原本是散心来着,没想到他过去后又办了这么一件大差事。”
看四阿哥上折子的频率,大概率就是到处打探消息,搜集证据,把贼人都抓住不放过任何一个,另外还帮新县令开仓赈灾,安抚当地百姓。
甚至他还想了办法解决开仓赈灾迟缓的问题,只怕每天都琢磨着这事,压根就没心思出去游玩散心了。
康熙看了四阿哥派人送来的新折子,这次是为那位郑县令求情,希望让他戴罪立功。
四阿哥不止是简单求情几句,希望康熙开恩,而是搜集了郑县令在当地的口碑。
这位县令是一位难得清廉的官吏,因为出身贫寒,对百姓更是感同身受,才会忍不住开仓赈灾救人。
救过的百姓都联名为郑县令求情,还送来万民伞。
很多百姓压根不识字,就只能按手印。
大大小小的手印遍布万民伞,还有只会一点字的人歪歪扭扭的字,每个字都不一样,却努力写得端正,看出他们的用心来。
四阿哥甚至还列举了这两年来,郑县令到当地后解决的案件。
有些只是琐事,却处理得公平公正。
四阿哥另外还派人去当地开仓看过粮食,数目都能对得上,都是新粮,没有被调换过。
有些地方的粮仓虽然粮食还在,却可能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陈米,故意把新米换掉去卖。
留下了陈米,以后也能开仓赈灾,毕竟只说仓储不够严谨大米才陈旧得快,勉强也能糊弄过去。
康熙看完折子,都忍不住想叹气了。
李德全还以为自家主子看过折子,觉得四阿哥管得实在太多了。
他只是去山东巡视赈灾的情况,如今抓了当地一个私下贩卖粮食的县令不够,连带把附近的山贼一窝端,想出解决开仓的问题,甚至还要给之前擅自开仓的县令求情。
四阿哥这也太忙了,管得十分宽!
康熙见李德全低着头不敢吭声的样子就好笑道:“怎么,觉得朕这是恼了老四?”
李德全连忙称不敢,就见康熙再次叹息着摇头道:“老四这性子实在太较真了,对就对,错就错。错的抓起来了,对的人也想放了。”
他确实也是为康熙着想,品性好能力也可以的官员确实难得,就这么因为救人杀了,以后的官吏就绝不敢当这么个好人好官了。
毕竟当好官可能不长命,谁还乐意呢!
但是四阿哥如此,这折子被御史知道,只怕会说他管得太宽了,还想伸手到大理寺那边管官员问罪之事,想必很快弹劾他的折子就要在御书房里堆成山了。
四阿哥当然不在意这些,才会给康熙进言。
康熙却不能不在意,他想了想道:“难得老四夸人,那就派人去查一下这个小县令和他的上峰。要真没问题,那就把人降一级,罚俸禄一年,然后放回去。”
不过四阿哥必然是仔细查过,才敢上折子。
只是康熙也得派人重新查一遍,才能堵住满朝文武的嘴了。
另外康熙也派人写信送去给四阿哥,四阿哥收到后还担心是不是责备他太多管闲事了,指不定要训斥自己几句。
只是打开密信看了看,四阿哥的表情变得有点古怪。
叶珂在旁边也十分担忧,见四阿哥久久没开口就小声问道:“爷,皇上是生气了吗?”
四阿哥写折子的时候,叶珂也在旁边帮着磨墨,大概知道折子的内容。
他其实也清楚自己管得太多了,但是不管心里又过意不去,索性搜集好证据,条条写清楚,能不能成就看康熙的意思了。
四阿哥默默把手里的密信递给叶珂,她犹豫着接过来一看。
开头写了好几个地名,看着像是山东这边名胜景点的名字?
不对,康熙写来的密信,肯定更有深意!
会不会是暗号之类的,排列组合一下,会变成不一样的意思来?
叶珂把字组合了几下,感觉不太对,只好继续往下看。
然后发现,这还真是山东景色不错的地方。
康熙是给四阿哥推荐,让他带着老婆孩子去这里走走。
来都来了,说好让四阿哥带着家眷去游玩的,怎么能当地美景一个都不去,像话吗!
康熙还给弘晖布置了任务,看过后要写一篇文章,或者写一首诗,然后画一幅画也行。
反正总要做这三样之一,然后带回去给他。
这样一来,四阿哥想不去都不行了,不然让弘晖交什么?
他总不能凭空想象,也想不出来吧!
叶珂抿着唇忍不住笑了:“看来皇上是让爷放下手里头的差事,好好在山东游玩一番。”
四阿哥也是没想到,他之前预想了很多可能,愣是没想到会是这样。
只能说康熙不愧是康熙,这心思就不是其他人能猜得着的!
四阿哥想到手头的事确实解决得差不多了,就重新启程,沿着河流坐船带着弘晖和叶珂在各处走走。
在景色宜人之地多留两天,给弘晖作画或者欣赏的时间。
四阿哥也会带着弘晖在当地市集走动,看看当地物价如何,又指点一二,让弘晖对此心里有数。
尤其是粮价,要是特别高,必然是有人故意把大部分粮食存起来,只少量往外卖,推高了价格。
这时候四阿哥就会让苏培盛派人去当地府衙走一趟,县令无作为,就会往上一级的府衙递消息。
没人处理,那就继续往上。
都没人理会,很好,四阿哥暗搓搓写折子送回京城去打小报告!
等他们终于游览了一番,准备坐船回京的时候。
山东的粮价十分稳定,各地官员的作风也为之一正。
不正也不行,四阿哥这神出鬼没,什么时候就溜进当地来发现问题,当地官员要没做好就惨了。
当地官员要是暗地里使坏,那下场就更惨了,乌纱帽保不住,连脑袋也得丢。
等四阿哥带着家眷终于回到京城的消息传来,当地官员才算是齐齐松了一口气!
当地官员:四阿哥很好,但是下次别来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