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火红年华攀枝花198008转战宝钢3(1/2)
铁令如山
1979年深秋,攀枝花二期工程启动在即。十九冶党委书记栗为民以雷霆之势奔赴武钢1700,强硬召回包括骨干考绿君子在内的四公司队伍。在金沙江峡谷,栗为民以攀枝花建设者的血泪历史、国家战略重任和鲜红调令施压,痛斥考绿君子向往上海宝钢的想法。冲突白热化之际,老领导邯曦以“支援黄石”为名,暗递一条通往宝钢的隐蔽生路。考绿君子在攀枝花的铁血烙印与宝钢的未来召唤间,被推向命运抉择的风口浪尖,踏上迷雾重重的黄石征程。
——————
“03”火红年华攀枝花
1979年10月栗为民带着工作组离开金沙江河谷,来到武钢1700。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把建设武钢1700的四公司员工,带回攀枝花。
因为,冶金部向国家计委和建委上报《关于攀钢二期工程扩建任务书的补充报告》,即将再启火红年华攀枝花。
风已带上了高原特有的凛冽钢刃,刮过裸露的红土崖壁,发出凄厉的哨音。十九冶指挥部那间借用的会议室,窗户被风抽打得咯吱作响,沙砾细密地敲打着玻璃,像无数只焦躁的手在催促。劣质烟草的浓雾、汗气、机油味和尘土的气息,在低矮的空间里搅成一团令人窒息的浊流。
“砰——!”
一声闷雷炸响!栗为民那只骨节变形、布满厚茧和老疤的大手,裹着一股浓重的硝烟与铁锈气味,狠狠拍在摊开的攀枝花矿区规划图上。搪瓷缸里的水猛地一跳,溅出几点浑浊的水珠,洇湿了图纸上“攀枝花工程二期开拓区”那片刺目的红色标记。
栗为民像一头被激怒的老矿狮,猛地站起身。洗得发白、肘部油亮的蓝布棉袄紧绷在魁梧的身躯上,袖口沾着干涸的铁锈色泥浆渍。黝黑的脸膛是金沙江峡谷风刀霜剑的杰作,那道从眉骨斜划至脸颊的旧疤——朱家包包万吨爆破飞石留下的勋章——在昏暗灯光下泛着暗红。铜铃般的眼睛喷着火,探照灯般扫了一圈,最后死死钉在考绿君子脸上,那目光沉甸甸的,带着矿石的重量。
“武钢一米七,你们干得漂亮!洋玩意儿见着了,本事也长了!” 栗为民的声音沙哑粗粝,像砂轮打磨生铁,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可现在,攀钢二期等着你们回去‘扛杠杠’!骨头酥了,肩膀软了?”他手指如铁钎,几乎要戳穿图纸上那片标注着考绿君子名字的攀枝花二期工程规划。
“小考!看清楚!这是你亲手埋的点、画的线,兰家火山新矿坑等着你开膛破肚!蜜地选矿的自动化升级,炼铁战区的高位冷却水池……图纸在你抽屉里躺得快发霉了!280万吨生铁、200万吨钢的蓝图,是你熬了多少通宵一笔一画描出来的血!现在工程就是离弦的箭,你告诉我,你要扔下亲儿子,跑去上海滩那个花花世界喝洋墨水?啊?!” 最后一个字几乎是吼出来的,唾沫星子带着烟味溅到考绿君子的脸上。
“栗书记!”考绿君子喉头滚动,像哽着一把滚烫的矿砂。眼前却不受控制地闪过武钢热轧厂里那些泛着冰冷金属光泽的进口设备,电脑终端跳跃的幽绿字符,外国专家戴着白手套、用精密卡尺一丝不苟测量的场景。“宝钢……”他声音干涩,“那是国家勒紧裤腰带、花了天价外汇换来的未来!是……”
“未来?!”栗为民猛地打断,短促的冷笑像冰碴子刮过铁皮,“没有攀枝花当年‘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垫着的烂泥底子!没有我们‘白天杠杠压(抬石头),晚上压杠杠(睡木杠)’用脊梁骨扛起来的铁架子!没有朱家包包那一声炸塌半边山的炮响!”他逼近一步,浓烈的汗味和烟草味混合着压迫而来,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考绿君子:
“你告诉我,宝钢那堆天价铁疙瘩,靠什么立起来?靠上海滩那些晃瞎眼的霓虹灯?!攀枝花的钒钛矿渣还在山下堆成山!它是什么?是战略!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命根子!这根担子,只要敌人还在,就死死压在我们这一代人肩膀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