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婉妃只想吃瓜看戏[清穿] > 吃瓜第二十二天

吃瓜第二十二天(1/2)

目录

吃瓜第二十二天

第22章

陈静婉很快到了养心殿。

李玉引她进去,陈静婉一眼便看见乾隆在书桌旁站着,正写写画画什么。

“妾身见过陛下。”陈静婉行礼,乾隆颔首,“过来磨墨。”

“是。”

陈静婉乖顺地走过去,她发现乾隆的桌前正摆着一幅草书手劄,周围则摆放着一圈各色印章。

——确实很符合乾隆的历史人设。

陈静婉站在书桌的一旁,轻轻拿起墨块,然后在砚膛面上垂直地均力打着圈儿。缺水时,陈静婉便轻盈地取少许清水倒在上方,让水和墨汁能够充分混合。

乾隆见佳人在侧,温婉恭顺,心下一喜。

他轻轻蘸了点墨汁,漫不经心地提笔,却又突然停住。

“你看这幅字怎么样?”乾隆瞟了陈静婉一眼,不动声色。

陈静婉这才停下笔墨,侧过身,仔细地观察他放在面前的这幅字画。

从纸张的颜色上看,这幅字应当有一定的年岁,像是前人留下的古物。陈静婉从右到左细细品味,越看越觉得熟悉,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但因着这字画上交错盖下的印章太多,像个狗皮膏药似的,看得她有点头疼。

因而陈静婉一边回想着在哪里见过这字画,一边点评:“这幅字字法虽然简约,在气势上却毫无阻滞,很有大家之风。”

“那你觉得何人能书写出这样幅字迹?”乾隆又问。

陈静婉:“......”

这又不是你写的!

但陈静婉不知道这是乾隆的试探。

她静思片刻,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王羲之。

学历史的她曾看到过一则关于乾隆的趣事,说乾隆最喜王羲之的书画,尤其是《快雪时晴帖》,这幅字还被他奉为自己的“三希堂法帖”之首①。并且因为王羲之的字失传较多,乾隆还特意搜罗了很多其他人的临摹字帖,专门在上面盖上了他的那一大堆印章,以表示自己对王羲之的喜爱。

而她面前的这幅字,从宣纸的年代上来看绝不可能是清代之后的。清代之前能让乾隆如此推崇的,陈静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羲之了。

于是陈静婉试着疑惑着问:“这是王羲之的字?”

“嗯,看来这后宫之中懂朕喜好的,果然莫过于静婉也!”乾隆开怀大笑,眉眼中都流露出赞赏的神色,“你父亲将你教得不错,这些个书籍字画,看来你涉猎颇深啊!”

陈静婉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他,只能心虚地行礼道:“谢陛下夸赞。”

她只是瞎猜一下,没想到就猜中了。她本想着若是说错了,便说她读书较少,从未见过这等大家名帖,糊弄糊弄就过去了。没想到乾隆的口味一如历史记载那样,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但是乾隆此时看陈静婉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他现在坐拥后宫佳丽三千,虽然数量上没有三千,但是也算各个争奇斗艳。富察皇后端庄、高贵妃娇俏、娴妃沉稳、纯妃淡雅,她们各有她们的美丽,可这大部分的美丽也仅仅局限于未读过书的简单。富察皇后虽是大家闺秀,读过的书也多,但和她谈论这些时总差了点意思。

——差了点知晓却懵懂的意味。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为人师表,只需要随手点拨,学生便能心领神会。这种感觉上老师和学生一样重要。

若是学生知识太过渊博,什么都知晓,老师就失去了这点拨的乐趣;若是学生太过愚笨,那就是要从头教起,或者根本无从教导,哪还有这种心灵上的碰撞?

因此陈静婉这知晓,却又不完全知晓的感觉,正中乾隆下怀。

乾隆于是拉过陈静婉的手,轻叹一声:“你若是喜欢这些,回头朕再差人送几幅给你。”

“谢陛下赏赐。”陈静婉倒吸一口冷气,挂上社畜面对领导时的职业假笑。

她虽然喜欢这些字画,可是章总!您能不能赏点钱,能不能赏赐点钱啊!

她还想要年终奖呢!

就在陈静婉心里默默计算着除夕夜年终奖啥时候能发的时候,李玉公公来报说,有要事跟陛下商议。

陈静婉知情识趣地退下。

离开书房前,兴许是乾隆觉得心虚,留了个菜谱让她点今晚的晚膳。

今晚要在养心殿与乾隆一同用膳的话,就说明今夜的侍寝是真的逃不过了。

陈静婉捧着沉甸甸的菜谱本子,觉得这份享受来得太过沉重。

若是不能吃点好的,那就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不过说实话,乾隆的菜谱确实让她极其心动。

芋泥香酥鸭、蜜蜡肘子、芙蓉燕菜、三鲜丸子、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氽丸子、茄子晒炉肉、鲜虾丸子......陈静婉觉得她快看花了眼。

到了养心殿西配殿,一旁随侍的小太监为陈静婉斟了茶,就静静站在一旁等待着陈静婉的吩咐,态度谦卑而恭敬。

陈静婉想着今晚时时刻刻要在乾隆面前守好礼节,怕是不能吃太过辛辣油腻的。但是若是让她一点滋味都尝不到,那又太不划算。

因而陈静婉先点了三种甜点翠玉豆糕、水晶茯苓糕和芝麻牛乳糕。她在这里等着备菜,总得吃点什么吧!

小太监立刻给养心殿小厨房传了话,那边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这边陈静婉继续研究着菜谱,没注意到来了位不速之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