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山村最后的那抹晚霞(2/2)
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在张嫂的全力奋战下,排水渠道终于渐渐疏通,积水缓缓退去,庄稼也暂时脱离了危险。此时的张嫂,早已筋疲力尽,全身被雨水和汗水湿透,冷得直打哆嗦。但她顾不上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一心牵挂着家中的公婆和孩子。她拖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回到家中,进门的第一句话便是:“爸妈,孩子,你们没事吧?”
夜晚,喧嚣的世界渐渐归于平静,张嫂独自坐在院子里。天空中繁星闪烁,宛如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璀璨宝石。张嫂望着星空,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心中满是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他在外面打工,每天都从事着那么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定很辛苦。也不知道他吃得好不好,能不能按时吃上一口热乎饭;住的地方怎么样,能不能睡个安稳觉……”张嫂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与眷恋。但很快,她的眼神又变得坚定起来,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当当,让他在外面能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在朱家巷,像张嫂这样勤劳坚韧的留守女人还有很多。李婶也是其中之一,她的丈夫同样外出打工,留下她独自操持家中大小事务。除了无微不至地照顾家人、精心打理农田,李婶还凭借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学会了编织手艺。农闲时节,她便坐在院子里,手中的竹条、稻草在她的巧手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个精美的竹篮、一张张平整的草席便在她的手中诞生。她将这些手工艺品带到集市上售卖,换来的微薄收入虽然不多,但却能为家庭增添一份额外的补贴。“咱女人虽然不能像男人一样外出挣大钱,但也不能闲着,能多挣一点是一点,也能帮家里减轻些负担。”李婶总是这样朴实而坚定地说道。
还有王姐,她的丈夫在城里从事运输工作,整日奔波在路上,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王姐不仅要操持家务,照顾家人的衣食起居,还在村里的手工棉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厂里,她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每一双棉鞋都如同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从选料、裁剪到缝制,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她精湛的手艺赢得了厂里上下的一致称赞。“在厂里好好干,既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又能方便照顾家里,这样的生活安排也挺好的。”王姐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清晰的规划,用勤劳的双手努力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而谢小嫚,在经历了与薛超的感情波折后,仿佛破茧成蝶,变得更加坚强独立。她不再仅仅局限于等待薛超毕业归来,而是积极投身到村里的各项事务中。她虚心地跟着村里经验丰富的长辈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遇到问题时,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仅如此,她还热情地帮助其他村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成为了村民们口中的“种植小能手”。“我不能总是依赖薛超,我也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为朱家巷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谢小嫚眼神中闪烁着自信与坚定,浑身充满了干劲。
傍晚,夕阳的余晖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朱家巷的每一个角落,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张嫂、李婶、王姐、谢小嫚等留守女人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身影被夕阳拉得长长的,与这片养育她们的土地融为一体,恰似山村最后的那抹晚霞。尽管这抹晚霞即将在黑夜的降临中悄然消逝,但它所散发的温暖与美好,却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勤劳勇敢的拼搏精神,成为了朱家巷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们的存在,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这个宁静的小山村,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让朱家巷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洋溢着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