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明了(2/2)
司马穰苴为戴罪立功,带领部下协助挖掘。
作为负责人,他 士兵开挖深沟。
从清晨到日暮,连续忙碌数小时,终于完成任务。
遥望深沟对面的蓟城,弹丸之地一旦被洪水淹没,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穰苴忙得满头大汗,目光如炬,盯着蓟城方向。
“刘煜,这一回定让你无处可逃!”
司马穰苴咬牙切齿,怒火中烧。
另一边,蓟城内,刘煜正悠闲打盹,忽闻探子急报:韩信率军经小道七日内抵达临淄,现已包围临淄城,切断齐军退路。
刘煜听后神色自若,倒是贾诩、李儒等人一脸惊愕。
按理说,韩信行军的小道蜿蜒难行,需半月以上才可能到达,如今仅七日便至,实在匪夷所思。
贾诩皱眉质疑:“韩信恐有诈,绝不可能如此迅速。
依我之见, 回韩信依法严惩。”
“不错,除非他插翅能飞,否则此事难以置信。”
李儒附和道。
乐毅长叹一声。
主公,赴齐之途仅余水陆两道,韩信若走陆路,必经赵国邯郸边地,再至临淄,而临淄下即为楚境。
他绝无可能这般神速。
适才二位所言甚是,望主公召他回返,否则恐生变故。
刘煜展颜轻笑。
诸位之意,吾心已明。
然诸位不知,韩信已于三日前发兵。
提前出征?此讯主公何以得知?
韩信败赵大军后,即遣部众驻扎赵国边陲,此行不过告知吾一声,无需吾全盘允准。
刘煜从容道。
主公,韩信此举分明无视主公之令。
若主公拒允其领军,怕是他要...
贾诩急切插话。
非也,吾知诸君对韩信颇有微词,但我信他定能占得临淄。
目前只需在蓟城静候。
若韩信叛变,吾必亲手将其...
若韩信忠心,则万事皆好,吾等只待他取齐国临淄。
刘煜神情笃定,贾诩与乐毅、李儒等人亦点头领命。
此时,甘宁与徐荣入内禀告,称齐威王大军竟似人间蒸发,踪迹全无。
刘煜闻言蹙眉深思。
齐威王率十万雄师奔蓟城,怎会突然消失?
此绝非常理。
随即问徐荣与甘宁:「齐营可有残存兵甲?」
主公,确有人守营,但仅为虚设。
营中不过千余士卒,且分布零散,似有隐情。
若吾所料不差,齐威王定欲仿效主公布局,诱主公出击,一举围剿。
徐荣说完,刘煜愈发疑惑。
孙膑不会笨到用如此简单的计策对付自己,他很清楚自己精通兵法。
刘煜摇头道:“并非齐威王之意。”
他认为齐威王不过是个表里不一的人,肯定早已设好圈套,只等他们自投罗网。
刘煜决定深入调查,弄清 后再做决断。
于是,他亲自出马查看究竟。
刘煜、徐荣与甘宁率军至蓟城外,平谷近在眼前。
登上高地远眺,但见齐军营寨连绵,彼此相连,数百里间无懈可击。
“主公,这就是齐军大营。
奇怪的是,我们前来侦查,白日巡逻的士卒寥寥无几。”
甘宁低声说。
刘煜沉思片刻,忽然开口:“他们绝非真的消失,这其中必有缘由。”
正思索间,一名士兵匆匆赶来,手中握着一件工具,形似现代的锄头。
“这是什么?”
刘煜好奇地问。
“回禀主公,这是耒耜,用来挖掘土地的器具。”
“耒耜……”
刘煜点头,“看来此处尚存古风。”
“主公,这是我巡视时发现的,许多人手执此类工具。”
士兵继续解释,“我只是拾取一件,未曾引起注意。”
刘煜微微颔首:“带我去看看。”
“遵命!”
士兵迅速领着刘煜、甘宁与徐荣赶去,没多久便找到了散落田间的耒耜。
刘煜下马后,见这些农具竟藏于土坑之中,心中甚感疑惑。
仿佛刻意隐匿一般,他问:“此地可有人耕种?”
“主公取笑矣。
此地贫瘠多年,怎会有人耕作?”
“然有一事需留意,雨季将近,或许有百姓前来耕种。”
徐荣答道。
刘煜摇头:“既无百姓耕作,何来耒耜?此事绝不寻常。”
“我们必须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随即,刘煜命士兵四周巡查,很快便发现许多深坑遍布其间。
徐荣与甘宁得知后,急奔回报刘煜。
刘煜赶到现场,只见深坑旁布满岗哨,齐军驻守其中。
目睹此景,他顿时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