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 第625章 战争爆发前夕

第625章 战争爆发前夕(1/2)

目录

整个天启三十六年(1656 年),大明帝国的多尔衮兵团、多铎兵团、济尔哈朗兵团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自北向南席卷而来。与此同时,瑞典、波兰、奥斯曼三国的军队也在边境严阵以待,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一触即发。

然而,尽管多次爆发小规模冲突,但四国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尤其是瑞、波、奥三国,它们似乎都对成为冲突的始作俑者心存忌惮。这种微妙的平衡使得战争并未全面爆发,而是在边境线上维持着一种紧张而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趁着几国之间的不齐心,明军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边境地区积极修筑壕沟和棱堡,加强防御工事。这些坚固的防线不仅为明军提供了可靠的掩护,还能有效地抵御敌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明军也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军队规模。无数的斯拉夫人被征召入伍,成为了这支新兴力量的一部分。自第一军之后,陆续又出现了第二到第五军,这些军队以六团为编制,各自独立于大明帝国的体系之外。

这些新军的装备主要以火绳枪和俄制铜炮为主,辅以大刀和弓箭。这种装备配置既保证了远程火力的强大,又兼顾了近战的需求。然而,朱由校对目前的状况并不完全满意。他深知,五个军三万多新军根本就不够,而且,这些武器装备都是明人几十年前都不屑一顾的。可要想真正重塑军工体系,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军工体系的重塑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从大明本土抽调数千名熟练工匠。这些工匠们拥有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是打造精良武器的关键。此外,大型的铁矿在俄境内虽然并不稀缺,但炼铁炉的建造同样需要时间和资源。

这种微妙的平衡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莫斯科郊外的练兵场上,第二军的斯拉夫人新兵正熟练的演练着五段式射击。火绳枪的药池里溅进了雨水,连续三名士兵因操作失误炸伤了手指,队列顿时一片混乱。监军的明将厉声用俄语呵斥:“再敢乱动,就把你们送去乌拉尔挖铁矿!” 远处,第五军的骑兵正在练习马槊冲锋,那些缴获的哥萨克马具与明式鞍鞯混搭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

莫斯科城工坊区,来自应天府的铁匠周德才正对着俄式风箱叹气。他带来的十名学徒正试图将大明的泥范铸造法教给当地铁匠,可那些斯拉夫人总把耐火泥和错了比例。“大人您看,” 周德才指着刚浇铸的炮管毛坯,“这沙眼比筛子还多,根本经不起试射。” 一旁的机械部主事无奈摇头,从南京运来的坩埚还在路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可路程实在是太远了。

朱由校的御座旁堆着厚厚的奏报,最新一份来自京城的急件显示,京城出发的工匠营已启程半年,至今仍在西伯利亚境内。“还要三个月?” 他将朱笔重重拍在案上,“等他们走到莫斯科,瑞典人的火炮都要架到城墙根了!” 吴彤连忙递上暖炉:“皇爷息怒,臣可着人催了,冻土结冰前定能到。”

第聂伯河东岸的明军棱堡群已初现规模。第三军的士兵正将原木浸入水泥,这些从喀山运来的松木要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构筑鹿砦。哨探突然从望远镜里发现波兰骑兵的异动 —— 三百名翼骑兵正举着黑黄旗在三里外游弋,明军火枪手立刻进入射击位,直到对方调转马头才缓缓放下枪托。这种无声的对峙,每天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