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拒谢意怼懵太子(1/2)
这日,夏漓照旧又去了承明宫,只不过这回带了些家伙什。
等到了下午未时,就去后殿屋檐下,摆开阵势,将一个小巧的炖盅架在点燃的红泥小炉上,将从御膳房要来的焯好、剁好的猪骨,与葱、姜,蒜、干枣、大料、陈皮、八角等等一股脑全放入盅中,然后示意何有才提着水壶,注入冷水,最后盖着盅盖,等着水开。
她守着炉子,在旁边摆好的案几旁,安心看看书,偶尔和何有才嘱咐几句。
何有才拿着把火钳,围着火炉打转,他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还能在皇帝陛下的眼皮子底下烧炉子,心中既感慨又骄傲,还有谁能有这本事,在承明宫明火执仗的点火炖肉啊,也就只他家长公主了,没看陛下都在后窗看着他们吗?
皇帝此时确实在后窗,看着眼前的一幕,有些摸不着头脑,这莫不是把朕这儿当御膳房了?
何玉见此,在皇帝旁边说:“陛下,长公主这是在给您做膳食呢,奴看见长公主把吴太医给御膳房的单子给抄了一遍。”
皇帝这才想起,前日太医院会诊时,走的时候确实给了这么一张单子,皇帝心中顿时感动:“还是阿漓想着朕,朕还从来没有吃过自家人亲手做的膳食呢。”
就是皇后,两人成婚多年,也只有刚成亲的时候,去过膳房敦促过膳食,亲自动手可没有过。
“可不是,奴也从没见过像咱们这样的人家,有谁家孩子亲自动手给父母做食物的,陛下,长公主这是见您食欲不振,心疼您呢!”何玉感动的拿袖子擦了擦了眼角。
皇帝在窗边看了好一会儿,才带着何玉仍回去批折子,但这一下午,闻着隐隐飘在在鼻尖的味道,突然觉得自己有些饿了,于是忍着饿意,就等着享他妹子的孝心。
夏漓不管周围的眼光,仍有条不紊按既定步骤,把锅烧开了后,撤了炉里的部分火,然后用小火又熬了一个多时辰,方打开盅盖,加了盐、糖等调味的料后,把切片的耦放入了盅中,盖上盖子,继续炖。
等到好了,将炖盅从炉子上撤一来后,自己先舀了一小碗,吹着浓汤,不顾烫,呼呼的把汤喝了个干净,再沾上事先准备好的酱料,把碗里剩下的干货都送入了口中。
等汤凉的着不多了,方舀出来,端入了殿中。
见她皇兄看着她笑的开心,她把食物摆放在已经腾空的御案上:“阿兄,尝尝我的手艺,这些年我可不是光四处逛了,即便没有仆人,把自己喂饱可不成问题,而且味道不错的。”
“是吗,那可要好好尝尝。”皇帝舀了一勺送入口中,颇觉美味,大赞“好喝!”
“别光喝汤啊,吃点耦和骨肉,沾沾这个酱,这酱是我跟别人学的方子,再让人调出来的。您看看合不合口味。”
“嗯,真不错,这酱酸酸甜甜的,不错!”皇帝尝了尝,觉得味道是真的好,吃的颇是津津有味。
夏漓很开心:“好就多吃点。其他的我不怎么会,就这炖菜还能入口。”
“这就很好了,还需会其他做什么,一技压身便可走遍天下”。皇帝开心的夸着妹子。
夏漓笑,其实她炖的菜,她自觉味道也就还可以,还不到走遍天下的地步,只比御膳房的多了点心意而已。
她的计划是,就凭是她亲手做的,她皇兄也不好意思不多吃几口,总能补上些营养,补补她皇兄因病痛不思饮食的身子。
此后,夏漓便在承明宫后殿院中,或屋檐下或廊下给皇帝炖着各种汤,把鸡、鱼、牛、羊混着各色食材,每天不重样的来一遍。让承明宫整日弥漫着一股食物的香味,很是有一股烟火气。
又一日,夏漓照旧先去皇帝身边请安,然后等着下午炖了汤,然后晚上回康宁宫,这么一天也就过完。
只今天有些不一样,皇帝没有在正殿处理政务,而是去了左边的书房。夏漓进屋后,对皇帝道:“每天守在正殿里,您这是终于腻了啊?”
皇帝挑眉,不理她。
她也不在意,去书架间挑书看。正挑着却传来皇帝的声音:“朝阳,你去瞧瞧太子去。”
“瞧太子什么?东宫太远了,我不耐烦走动……”夏漓伸头看着她皇兄。
“太子殿下就在旁边偏殿,公主,您去了就能见到。
夏漓惊讶,转了转眼珠,难道是惹毛了亲爹,在偏殿待罪,然后皇帝在书房等着太子请罪。
“公主,今日早朝时,陛下向朝臣宣布,让太子殿下辅政了。”
何玉打断夏漓心中的一出大戏。
夏漓挑眉,这么快,她还以为就算她皇兄听进了她的劝,最快也要等太子成了亲后才能成事。不想这么快成了不说,居然还是正式辅政。
“你看着朕做什么,太子也已及冠,难道不该为君父分忧?”皇帝见夏漓盯着他看,心底平静无波,不是你让朕让太子干活的么,这么惊讶作什么。
“难怪我今日一见陛下,就觉得陛来是有人分忧了,可喜可贺,我这就去看看太子去。”
夏漓笑,站直像皇帝行了告退礼,退出了书房。她皇兄愿意把操劳分一点出去,做个听医嘱的病人,她也做个听话的妹子,即使太子仍在东宫蹲着,她这长辈也免为其难的去瞧瞧晚辈!
“哪有这么快?”皇帝哭笑不得的开口,摇摇头。颇为闲适的拿起了奏折继续看起来。
何玉在一旁也笑着附和:“长公主这是夸陛下气色好呢。”
夏漓去了偏殿,进门见殿中太子坐于上首,下首一左一右各坐了一名青年男子,于是她先开口:“这架势摆的不错,陛下有一中书舍人常伴左右,太子殿下倒有左右两大护法护驾。”
殿中三人一齐擡头看向门口,太子笑:“小姑姑来了,快请坐。”
夏漓不客气的坐上了让出来的左首首位:“陛下说太子在偏殿,让我来瞧瞧。我也瞧过了,没什么变化,依然旧日模样,看不出来什么新意,我这便还是走吧。”
她作势要走,确实没什么新意,太子没有二皇子有意思。
“别啊,既然来了,正好聊聊天。”
既然是他皇帝爹爹叫夏漓来的,可不能让她这么快走,太子伸出手作势要拉住他小姑姑,见她小姑姑又坐稳了,方松下一口气。
太子顺着没有收回的手,指着夏漓下首的一名官员介绍给她认识:“小姑姑,这是东宫少詹事,黎彦,字寻之,是英国公家的世子。”
然后指向夏漓对首第二位位置的另一个介绍:“这是雷晋宇,字子嘉,任詹事府洗马,慎侯家的世子。”
“参见长公主。”
“免礼。”
夏漓这才认真打量二人,看着都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年龄,只左首这位坐在她下首的分外好看些,长眉入鬓,眼神坚毅,棱角分明的白皙面庞,整个人看起来甚是清俊逼人,只浑身散发着清冷,有些不平易近人。
另一人看着长的也是不赖,一双眼睛甚是灵活,只因二人都身着绯色官袍,他硬是被黎寻之映衬的失了些光彩。
不过一息的功夫,夏漓便收回了打量的目光,问太子:“我记得你幼时伴读中有两位就姓黎和雷,可是这二位。”
“正是,小姑姑记性是真的好。”太子笑笑,他对他小姑姑的记性如今已经不想评价。
“一般吧,谁让你是我大侄子呢。”夏漓不觉得这有什么记性好的。
一声闷笑传来,下首的雷子嘉已是喷笑,见几人都看向他,不得不敛容赔罪:“臣无状,请殿下恕罪”
太子不想理这个从小都没什么自制力的属下,转移话题:“既然小姑姑都送上门了,我正好有件事想问问你,你可认识云麾将军冯景?”
“如果你说的是两年前镇守榆林镇的冯景,那我倒是真认识,怎么了?”
她不只认识,还挺熟的,太子提他作什么?近两年战事颇顺利,冯景应该不会出事的。
“没怎么,这位冯将军,如今已经被调回京任兵部左侍郎了。”太子回答。
夏漓有些不相信:“兵部左侍郎?这由武转文?这么有新意的任命?”。
“……任命能用有新意来形容吗,小姑姑……,前两天大朝会陛下宣布的。”太子无奈回道,他小姑姑的用词倒是很有新意。
重点是新意吗?重点是边关将领武将转文职啊,虽然也有先例吧,但是很少,这种武转文的事例,一般都是家里背景特别好的人才会做,朝廷的文官可没那么好做。
据夏漓所知,冯景家族在西北确实还不错,但没想到他能入京作官啊。不管怎么说,这是个惊喜,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呼,夏漓挺高兴的。
“其实确实挺有新意的,不然陛下也不用力排众议才能颁下召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