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260章 蔡琰的思念

第260章 蔡琰的思念(1/2)

目录

窗外的铜铃忽然响了,夜风卷着桂花香涌进来。甄姜停了拨弦的手,望着窗外笑:“定是桂花开得正好,风都带着甜气。” 蔡琰起身去关窗,月白色的裙裾被风掀起一角,像只欲落的蝶。“别关太严,” 杨帆伸手拉住她的衣袖,“留条缝,好让香气进来。”

他看着蔡琰为窗棂系上细纱,忽然想起在乌桓的雨夜,他总梦见这样的场景 —— 蔡琰在灯下为他缝补战袍,甄姜坐在对面剥莲子,烛火把她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不会动的画。有次他从梦中惊醒,帐外的雨正下得急,他摸着怀里的锦囊,那绣着玄菟地图的锦缎已经被汗浸得发潮,却仍能摸到甄姜特意绣得格外厚实的郡治所在。

甄姜又弹起了《归雁操》,琴弦振动的余音绕着梁木打转。杨帆看着她垂眸的样子,发间的银簪在灯光下泛着柔光,忽然想起去年她生病时,也是这样靠在榻上弹琵琶,说 “听着琴声,病就好得快些”。那时他坐在榻边为她剥橘子,橘瓣上的汁水溅到她手背上,她就笑着用指尖沾了点,往他鼻尖上抹。

“尝尝这莲子羹。” 蔡琰把白瓷碗放在他面前,碗里的莲子炖得极烂,还浮着几粒红枣。这是他最爱吃的甜品,蔡琰总说 “莲子要炖到芯都酥了才不苦”。有次他处理郡务到后半夜,蔡琰端着莲子羹进来,碗底还温着炭火:“知道大人定是饿了,这羹一直温在炭炉上。” 此刻舀起一勺时,他忽然尝到些熟悉的味道 —— 是蔡琰特有的做法,加了些晒干的桂花,说 “这样连汤都带着香”。

夜渐深时,廊下的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杨帆看着案上的空碟,忽然发现甄姜几乎没动筷子,总在为他夹菜。“你也吃些。” 他夹了块藕片放在她碗里,指尖碰到她的筷子,那筷子是去年他用辽东的老核桃木做的,刻着极小的 “姜” 字。甄姜低头抿唇笑时,鬓边的碎发垂下来,他伸手替她别到耳后,指腹触到她耳垂时,她像受惊的鹿一样缩了缩脖子。

蔡琰正在收拾琴谱,烛火照在她侧脸,睫毛投下淡淡的影。杨帆走过去时,看见她正把今日弹过的曲子折角,纸上还留着她指尖的墨痕。“这《归雁操》的谱子,” 他指着其中一句,“比去年多了个泛音。” 蔡琰抬头时眼里闪着光:“大人听出来了?想着大人回来,该添些喜庆的调子。”

窗外的桂花落得更密了,像场细碎的雪。杨帆忽然想起出征前,他也是这样站在廊下,看着甄姜和蔡琰为他整理行装。甄姜把晒干的桂花塞进他的行囊,蔡琰把新抄的琴谱放在他的兵书旁。那时他总说 “不过三个月就回来”,却没料到这三个月里,每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支撑他的都是这些细碎的念想。

“大人在想什么?” 甄姜递过来杯热茶,茶汤里浮着两片新鲜的薄荷。这是她特意留的,说 “酒后喝些薄荷茶,能醒神”。杨帆接过茶盏时,看见她腕间的玉镯 —— 是他前年在涿郡买的,玉质不算顶级,却雕着缠枝纹,她说 “这样戴着,就像大人总在身边”。

蔡琰已经把琴放回琴盒,盖盒时发出轻响。“明日我把琴搬到书房去,” 她转身时发间的木簪掉了根,杨帆伸手接住,那簪子是他用雁翎木做的,刻着极小的 “琰” 字,“大人处理公务累了,或许想听些曲子。” 他把簪子插回她发间时,指尖碰到她的耳廓,她忽然偏过头,鬓边的发丝扫过他的手背,像极了草原上最软的羊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