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2/2)
“二嫂,我也觉得铺面租在菜行有欠考虑,若好地段的房子不好租,缓缓也行。”
期间一直保持沉默的郭氏出声道,她知道两个妯娌都计划做吃食生意,自认为厨艺拼不过她们俩。
再三琢磨决定接绣活顺带卖些低端平民的胭脂水粉,如若店铺开在吵嚷的菜场,必定不合适。
一旁摇着蒲扇
的杜氏听三个儿媳妇议论生意场里面的事情,本想插嘴说几句。
可想起老伴的劝告,遂作罢,三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主,况且三房各做各的,进账各归自家荷包,到时万一经营有个意外反倒落个不是。
“既然大嫂和玉英都不同意,那咱们就再等等,说不得运气好牙行很快就能帮咱们找到合适的铺面。”
妯娌俩均有异议,虽出乎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秦氏没进行过多劝说,先买田再开店亦是一样。
时间在秦氏母女俩眼中,一晃而过,而对小杜氏而言分外煎熬,因为直至中秋时节,也没租到合适的铺子。
不是地段不合适,便是嫌租钱太贵,钟月中意的是菜市行旁边的地段,所以抱着不愿意就继续等的态度。
依照往年惯例,八月中下旬秦二郎都会从京城回郑县负责棉绒的收购事项。
从七月半始由于棉桃相继开瓣,钟月和秦氏便不再往县城跑,全心精力用在抢收棉田上,尽量让棉绒少淋雨水,卖个好价钱。
……
“听你嫂子讲,你有意在城郊买田?是要多置些田产,这次回来我也准备跟你嫂子商量这事,能早一日买便早一日。”
秦二郎像以往每次回乡一样,来小妹家看看情况。
从妻子嘴里听说小妹预备城郊购田,刚闻听这个消息,他有点不相信。
以自家妹子的做法攒的钱多半打算留给外甥女出嫁压箱底的,没想到竟然如此有远见。
其实即便妹妹没这个主意,这次他也准备劝说她把手头上的钱用来置田产。
京都外城和里城空间面积有限,而全国各地的百姓在持续涌入都城,以致都城墙外由散民聚居而成的草市渐成气候。
而朝廷的态度为中立的,甚至说放任自流也不为过。
但眼光毒辣的作坊少东家断定早晚皇上会下旨将城外的草市划归到京都行政所辖范围。
那样以来郑县对于京都百姓的日常供给作用将会更加突出,田地的收益更为可观。
秦氏闻言面上一喜,望向眉目同样含笑的女儿,心底感慨女儿长大了,考虑事情比做母亲的她还周到。
钟月此刻的确非常高兴,看样子不用再多费口舌两家一起买田之事便有了着落。
不过这种占便宜的事,还是由她们主动提出来为好,于是笑着对喝茶的秦二郎道:
“二舅,您准备买多少亩,我们最多只能置六七亩,恐地片小不好买,要不咱们两家一起合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