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 > 第七百三十章 终章 人间多少事

第七百三十章 终章 人间多少事(1/2)

目录

随着这些喜人战绩进入长安,愈发庞大的后勤队伍,也开始络绎不绝地往龟兹和刚刚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等地开拔。

朝廷的后勤压力随之倍增。

受王子安上次建议的启发,大唐朝廷的这群大佬,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就近支援的原则,决定允许各地豪商就近自发前往。

凡是能把粮草、保暖等后勤物资,成功送到安西都护府以及龟兹等地者,都可凭与唐朝驻军的贸易确认清单,再向朝廷领取超过交易额三成的额外补贴!

如果不要金钱,也可以凭借清单,在朝廷领取相应份额的食盐或者是石炭,并允许其对外经营!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尤其是和龟兹与安西都护府接壤的当地豪商富贾,甚至是世家豪门,更是怦然心动。同样的物资,卖给唐军,就能额外获得超过三成的丰厚利润!

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

当然,更多的人,瞄向的则是与之相应的食盐或是石炭配额,这一来二去,可就不止是超过三成的利润,恐怕翻了一倍都有余。

很快,陆续就有消息传来,有大批的商贾开始就近赶往龟兹和吐蕃,甚至就连当地的部落,都乐意与唐军交易。

谁也跟钱没有仇!

朝廷的后勤压力骤减,李世民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不然,一个冬天下来,朝廷刚见宽裕的国库,又得花个底朝天。

甚至一个不好,还得去找王子安那狗东西借钱。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运送物资损耗极大,尤其是像龟兹和吐蕃这么远的距离,如果再赶上什么恶劣的天气,就算是在路上损耗七成都算稀松平常。

如今只是让出了三成的损耗成,就解决了问题,可谓是血赚。

而在这些物资抵达之前,更早一步到达的,则是熟悉火炕的工匠,以及一大批技艺精湛,熟悉石炭矿藏开采的工部吏员。

冬季取暖,最好的选择,还是石炭、壁炉和火炕。

壁炉和火炕好垒,煤炭资源,最好的途径,自然是就地取材。对于吐谷浑和吐蕃来讲,这恰恰都不是问题。

当地就有储量极其丰富的露天煤矿。

只是当地百姓,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处,也不知道该如何勘探取用罢了。而这一切对于王子安来讲,几乎是等于抄答案,没有什么难度。

矿藏分布地图,随着工部官吏和工匠一起进入吐蕃和吐谷浑。

虽然时间晚了些,但即便是亡羊补牢,也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的多。只要大唐的军队,能平安地度过这个寒冬,就算是在吐蕃和吐谷浑这片土地上彻底站住了脚跟。

而朝廷不知道的是,在尚未站稳脚跟之前,薛仁贵和王玄策就都不约而同地都盯上了这片高原上丰富的石炭资源。

毕竟,都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

哪怕王子安当时谈及吐蕃和吐谷浑价值的时候,只是随口提了那么一嘴,对他们来讲,已经足够深刻了。

故而,当天气刚开始转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让人,陆续勘探,并成功地找到了足以帮助自己应对寒冷的石炭资源。

所以,等日夜兼程的工部官员匆匆赶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热火朝天的开采画面,以及热气腾腾的火坑,熊熊燃烧着的壁炉。

就连一些当地的牧民,都能在自家的火塘里扔几块黑黝黝的煤块取暖。

这个酷寒的高原上,终于第一次有了足以抵抗寒冷的手段。虽然,因为产量,还只是局限在唐军驻地的附近,但譬如星火,已经有了燎原的趋势。

百姓趋利。

以威临之,莫若以利驱之,使民有利,享其恩惠,得其便利,则三代以降,民不知其所宗。

……

大唐贞观四年,十一月。

廖国公府忽然宣布,出资五十万贯,成立大唐长乐慈善基金会,帮扶天下鳏寡孤独以及生活贫困,无力过冬者,同时针对大唐各地学子,设立奖学金,将对品学兼优者,提供资助,对有心向学,但家境贫寒的学子,提供最长可达六年期的无偿贷款。

学六年,即使没什么读书的天赋,大概也可以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了,在这个时代,有这一手,已经足以为自己谋求一份安身立命的差事了。

三夫人苏飞儿为名誉会长,两个小徒弟,武栩和狄仁杰,则分别担任副会长,负责慈善基金会的具体运转。

府上的那些瓦岗老人,为理事,从旁协助。

小屁孩李治和唐观,负责打下手。

当然,下手打不好,也负责挨打……

那是来自师兄师姐的关爱。

也就是在这个月的月底,王子安的府上,再次传来喜讯。

一直对自己怀不上孩子耿耿于怀的苏苏,肚皮终于有了反应,经过王子安的亲自诊断,为喜脉,而且是一位公子。

为此,他的师父云虚子和师兄清玄子,还特意带着一根颇有年份的老山参过府探望。身体已经好了许多的云虚子,一脸慈祥地拉着苏苏聊了很久。等把苏苏打发走,老家伙才转过身来,神色肃穆地冲着王子安深施一礼。

“道门末学后进云虚子,见过前辈……”

王子安:……

被这老家伙的举动,险些给呛着。

他有些无奈地拉起云虚子,苦笑道。

“我今年刚刚二十出头,算是哪门子的前辈……”

你一大把年纪了,当我爷爷我都嫌弃你大啊,你跟我自称未学后进,王子安真是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这种虔诚修行了一辈子的老道士解释了。

憋闷了半天,才有些无奈地看向云虚子和一旁的清玄子。

“我这些——委实教不了你们……”

他很诚恳,真的教不了。

跟他蹭到的其他技能不同,这个凌波微步好像就是一种能力,跟吃饭喝水呼吸一般,你会,但是你不知道你为什么会,你也不知道该怎么教人……

王子安话音一落,云虚子和清玄子脸上就不由浮现出一丝深深的遗憾,两个人不由相互对视一眼,然后躬身拜下。

“老道明白,法不外传,国公也有自己的难处……”

说完,就在自家徒弟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起身,要与王子安告辞。

王子安:……

张了张嘴,后来还是放弃了。

算了,就这么理解吧。

云虚子是真正的道家高人,不仅熟知道家典籍,而且即使已经八十高龄了,依然鹤发童颜,看上去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的感觉,他们师徒能在长安城真正站稳脚跟,凭借的可不仅仅是朝廷和王子安的庇护。

两人是真有本事在身上的。

只看苏苏那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以及那一手传说中的吐纳之法,就知道这对师徒绝对不简单。

吐纳之法?

想到这里,王子安忽然心中一动,出声叫住想要告辞离开的这对师徒。

“我曾偶然得到过一部道家导引之法,不知真假,也未曾修习,如果你们师徒不嫌弃的话,我倒是可以倾囊相授……”

云虚子和清玄子原本都已经彻底没了心思,一听这个,瞬间就来了精神。

云虚子腰也不弯了,腿也不抖了,都没见他有什么动作,整个人就嗖地一声出现在王子安的面前。

“请国公指教——”

王子安:……

好家伙,彻底不装了是吧。

但也正因如此,才让他心中彻底有了一丝信心。他看着眼前的这对师徒,就跟看到什么大宝贝似的,笑呵呵地重新招呼两人坐下。

然后,屏退仆从,这才神色肃然地道。

“一呼一吸,天地同参;气沉丹田,神守命关。舌抵上腭,鹊桥自通;意随息走,水火既济。吸则引气入脊,如龙潜渊;呼则浊气外排,似凤展翼。百日筑基,周天自转;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谓之周天行气法……”

神色不肃然不行,不肃然人家不信……

这是他前世无聊的时候,在网上看到的吐纳法。这一辈子能不能行不知道,反正是他后世很有热情地练了几天,也没练出什么名堂。

也不知道,是自己坚持的时间不够,还是没有足够的修行底蕴。

但眼前这两个人不一样啊,人家是真的道家高人,说不准就真能练出来点什么名堂呢。

王子安觉得,要是这两个人真能练出什么名堂来的话,自己还可以把自己的几个子女甚至是小徒弟都送过去学一学,就算是出口转内销。

王子安一边说着,一边按照记忆中的要领,给两人做指导。然后,就眼巴巴地在一旁看着这对师徒在那里宝相庄严地搬运气息。

房间里,落针可闻,只有落日的余晖透过来,气息奔腾,宛若野马。

半个时辰之后。

才看到云虚子师徒缓缓睁开了双眼。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都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惊喜,两人齐齐起身,朝着王子安深施一礼。

“多谢国公传道授业之恩,我长白一派永世不忘……”

王子安:……

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

“怎么样,这是有效果?”

“惊为天人!”

云虚子神色郑重。

“国公说笑了,您传授的这套呼吸之法,尽得道家修身养性之妙谛,乃是真正的道家绝学……”

这么神的吗?

王子安琢磨着,自己要不要回头也试试?

见王子安神情不定,云虚子还以为这是在担心自己功法外传呢,当即拍着胸脯保证。

“国公放心,没有您的允许,这套功法,我们绝不外传……”

其实王子安很想说,你们能不能先传给我……

但这话,他说出去人家也不信啊。

只能故作高深地摆了摆手。

“你们能学到,那就是你们的缘法,至于你们要不要传,那也是你们的缘法……”

两人顿时凛然。

“国公教训的是,道法自然,是我等着想了……”

王子安:……

终于送走了两人。

王子安琢磨了一下,又溜达到苏苏的房间,准备把这套功法也交给自己的媳妇,以后晚上想学的时候,也方便切磋不是。

至于会不会有效果——

王子安觉得,就算是没效果,自己这身体也已经好的没边了。

冬天来了。

对于寻常的百姓来讲,乐子就少多了。

但对于王子安来讲,其实没什么影响,廖国公府后院,依然绿意盎然,玻璃大棚里,依然四季如春。

哪怕就是下雪,都阻挡不住那群老家伙登门拜访的热情。

没别的,但只是穿着单衣,眯着眼睛,躺在葱茏翠绿中晒太阳,已经是人间美事,更何况还有美酒美食,以及三五老友?

李渊这老家伙就有点乐不思蜀。

干脆就拉着张婕妤不走了。

而且,还天天缠着王子安要什么调养身体的方子,修身养性的法门,结果就是成果显着,直到十二月中的时候,张婕妤怀孕了……

王子安帮自家老丈人成功地多了个小弟弟。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可能还会再多几个……

这事经过王子安亲自诊断之后,李渊在一群老家伙当中,就跟只大公鸡似的,走路都挺胸抬头,颇有几分傲视群雄的意思。

导致的后果就是,偷偷拉着王子安讨要方子的老家伙更多了。

好家伙,人家都是妇女之友,到我这里,成了老头子之友了是吧!

法不轻传。

那就做好给我出力的准备吧。

我建那么多学校,正缺真正有分量的老师呢……

于是,这个冬天,长安新建的小学里,忽然就多出来一些白发苍苍,早已经退出二线,寻常人就算是亲自拜访,都未必能见到一面的老先生,这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当然,为了保证这群老家伙的安全,王子安让人打造了专门的马车。

来回接送。

这可是大唐的宝贝疙瘩,挂一个都是大损失。

大唐贞观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晚,天降大雪。

纷纷扬扬的大雪,铺满了整座长安城,很快就积起厚厚的一层,在廖国公府大红灯笼的照射下,泛着微微的光泽。

这是一个千家万户,都缩在家里取暖,等待过年的时节。

而王子安的家里,却迎来了一位出乎意外的客人。

来人看着约莫有四十上下,身材虽然不高,但肩宽背厚,赤髯黑袍,目光锐利,直透人心,让人下意识地忽视他那张说起来颇有些丑陋的面孔。

“虬髯客,张仲坚,张大哥?”

王子安听到动静,走到屋檐下,借着橘黄的灯光,看着来客,不由微微有些诧异。来人也没有料到,这种天气,竟然会有人提前听到动静,站在屋檐下等自己。

来人止住脚步,肆无忌惮地上下打量了一番王子安,这才哈哈笑着上前,拱手道。

“不错,某家张仲坚。四弟生得果然好生俊俏,难怪三妹在信中反复盛赞,说四弟俊美无俦,乃是谪仙在世,生得一幅绝世的好皮囊……”

说完,又捋着胡须,再次大笑。

“果然比二弟那个小白脸还要俊俏许多……”

王子安:……

不是,红拂女这位大姐,到底在信里都八卦了些啥啊,难道我除了长得帅,就一无是处了?

他有些腼腆地笑了笑。

“大哥说笑了,你这是初次见我,若是见得次数多了,就会发现,我其实越看越耐看,比现在的样子更加俊俏许多……”

张仲坚闻言,先是一愣,旋即忍不住再次哈哈大笑。

“有趣,有趣,果然是个有趣的小兄弟,比二弟那个呆板木讷的家伙好多了——”

这个时候,有人护卫听到动静,纷纷围拢,但人还没靠近院落,便被王子安出声制止了。

“无妨,你们都退下吧——”

然后,这才侧身延请。

“大哥,外面不是说好之处,且先进来喝一杯水酒……”

听着窸窸窣窣的声音逐渐退去,张仲坚这才笑着看向王子安。

“我在海外就听人传闻,说长安美食甲天下,天下美食在子安,早就心向往之,忍不住想要来见识一二了……”

说着,迈步向前。

行走间,龙行虎伏,自有一股英雄气。

书房之中,不见火炉,却温暖如春。四处悬挂的书画,或遒劲,或飘逸,或古朴,或峭拔,端庄肃穆,笔法俨然者有之,率性由心,笔走龙蛇者有之,仔细看,林林总总,竟然是汇聚了当今大唐所有书法之大成者。

当然,也有些歪歪扭扭,如婴儿涂鸦者。

最稀罕的是,即便是这样的作品,也都摁着题跋印章,不是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也不知道王子安是怎么搞到手的,张仲坚自忖,若是自己,恐怕把刀架到对方脖子上,对方恐怕也不会把这种书法拿出来献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