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30章 新的斗争开始了

第130章 新的斗争开始了(1/2)

目录

说不累是假的,从工部出来后杨植吃过饭到澡堂子泡个澡,回宿舍倒头就睡,第二天满血复活精神饱满地回娘家翰林院。

进翰林院大门就是读讲厅,里面坐着一堆庶吉士在听课,他们毕业后经过馆选,部分人可以授为翰林。

杨植笑呵呵进去看。庶吉士讲习老师是侍讲学士董玘,弘治年间十九岁的榜眼神童,并不次于杨植。

董学士见杨植进来,停下授课问道:“杨树人,有何贵干?”

庶吉士们都是杨植的同年,自然认识杨植。只听杨植问道:“哪位是王教?”

座下庶吉士中,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胡子大叔站了起来,不解地看着杨植:“在下便是王教王庸之,杨前辈有何指教?”

杨植对王教熟视良久后,指着王教对董学士说:“庸之才学过人人品笃实,可为翰林!”

了却一桩心事,杨植在满厅惊诧的目光中,转身离去,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你现在知道外面风风雨雨,挣功劳不是那么容易的吧!”

院长办公室里,罗老师心疼地看着更黑更瘦的弟子:“你说翰林院升级很难,但哪个翰林不是这样的?那董学士考满九年才自七品编修升到六品侍读,又花了九年才升到五品侍讲学士!这么一想,你是不是就心理平衡了?何必去外面挣军功!”

杨植不在意说道:“老师,这个不是你应该考虑的事,圣上想升哪个翰林是一句话的事!老师只需提出来让我回翰林院就行了!”

罗钦顺忍住气,问道:“不至于吧?圣上一言九鼎,但也要遵守潜规则!”

你们士绅,总是幼稚地认为可以靠洗脑给皇帝、军民和中原之外的野人制定规则,一旦他们不吃这套,你们哭都来不及!

杨植丝滑地转换话题,问道:“我这段时间不在北京,朝中有什么大事吗?”

你的薪水只够顿顿吃白菜,操什么首辅的心?

罗老师神色凝重起来:“正月下旬,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正大礼疏,重新挑起议礼之争,朝堂又要站队表态了!”

“哦?老师给我讲讲!弟子最喜欢凑热闹的!”

嘉靖元年初因为宫内失火,群臣纷纷抨击说是嘉靖不肯认孝宗为父亲所致。争论的结果是双方各退一步,嘉靖答应杨廷和称孝宗为皇考,杨廷和允许嘉靖称生父为本生兴献帝,母亲蒋妃为本生兴献后。等于嘉靖有两位父亲,嘉靖为身份不明的过继,议礼之争这才消停下去。

张璁被发配南京后,除了铁杆保皇派南京兵部侍郎席书支持他之外,还有一名边缘官员,南京刑部七品主事桂萼与张璁一拍即合。

桂萼过去的履历非常普通。他是江西饶州府人,三十三岁时于正德六年中进士,在地方上任知县。但是此人性格刚强,脾气暴烈,当官时经常得罪人,于地方上蹉跎岁月十几年,直到去年才从七品知县行取为七品京官,在南京刑部任主事。

桂萼的学术理念是理学大师江西隐士胡居仁这一派的,胡居仁与理学大师广东隐士陈献章是好友,学术思想相近,而陈献章的弟子是湛若水。

就这样,湛若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撮合张、桂两名年过四十五岁的官场边缘人相识,两人一拍即合,在“皇帝的父亲到底是谁”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

与张璁引用《礼经》议礼不同,桂萼是从本体论来议礼的。

桂萼在奏疏中说:父天母地,皇帝一定要孝敬父母,“未闻废父子之伦,而能事天地,主百神者也。”

现在的礼官拿着汉、宋王朝末期的故事,牵强附会地逼着皇上认他人为父,“灭武宗之统,夺兴献帝之宗”,是败坏纲常。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告诉嘉靖:只要你认了孝宗为父,不但你的堂兄正德武宗皇帝,而且你的父亲兴献王,两家都绝了后!

陛下是遵循祖训继承皇位,孝宗皇帝又没有说收陛下为儿子,如果陛下认孝宗为父,那你的即位反而是名不正言不顺!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所以非天子不应该谈论礼制!

今天我看到席书、方献夫的奏疏,决定对陛下说这些话,请陛下允许我与礼官当面辩经!

罗老师讲完桂萼的奏疏,忧心忡忡地问:“翰林院怎么办?”

杨植看办公室没人,关上门低声说:“支持圣上的霍韬、方献夫,都是广东南海县的,在南海西樵山书院读书时,受教过湛甘泉先生!他们以前的奏疏虽然站圣上,但是水平不高无人理会,引发不了争议!

真正说理透彻的,一是张璁,二是桂萼!你看看他们的奏疏,正如杨一清相公所言,即使孔孟复生都只能赞同!

杨廷和首辅及他把持的朝臣根本不占理!所以,杨廷和才要把湛甘泉赶出北京,极力阻止王阳明来朝廷中枢为官!”

罗钦顺悚然而惊:“原来如此!难怪杨首辅让你去大同。他就是想把持朝政,搞一言堂!”

“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如果不是弟子指点老师,老师早被赶到南京了!”杨植自己动手倒了一杯茶,和蔼可亲地说道:“翰林院都是杨首辅那一派的,翰林院又特殊,没有上下级,老师也管不了翰林,他们要反对圣上,与老师没关系!

所以,老师要像湛甘泉王阳明一样爱惜羽毛不要出头,保持清高人设,有事弟子服其劳!”

罗钦顺忽略了弟子目无尊长的丑恶嘴脸,说道:“我等翰林为皇帝秘书,必须要与皇帝立场一致,不能一直骑墙的!你的态度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