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逐梦绿茵:天才少年的荣耀之路 > 第246章 跨越山海的加油

第246章 跨越山海的加油(1/2)

目录

下午三点,运动员村的房间里飘着淡淡的洗衣粉味。王帅把最后一块海绵垫塞进守门员专用背包,拉链合上时发出“咔哒”一声轻响——那是耐克专门为他定制的护具包,侧面印着他的号码“1”,

“你的手套呢?”纪风正对着镜子系球衣领口,红色的主场队服在阳光下泛出柔和的光泽,耐克的钩子标志绣在胸前,旁边是烫金的“中国”二字。他转头时,看见王帅正蹲在地上翻找,手里捏着两副手套,一副是全新的白色款,掌心的乳胶粒饱满得发亮,另一副黑色手套的指关节处缠着胶带,那是他半决赛扑出点球时磨破的。

“就戴这个。”王帅把黑色手套塞进裤兜,指尖蹭过胶带边缘的毛边,那是他自己缠的,比队医缠的松一点,抓球时更顺手。他的球鞋也是旧款,耐克的“传奇9”,鞋钉磨得短了一截,“决赛场地草皮硬,旧鞋抓地稳。”

林宇轩坐在床边,正慢慢把护踝套进耐克的超轻战靴里。赞助商特意为他定制的鞋型,鞋跟处加了缓冲垫,此刻贴在脚踝上,带着冰袋残留的凉意。他的装备堆在脚边:球袜是压缩款,袜口绣着金色的龙纹,那是国奥队和耐克反复沟通才加上的设计;备用球衣叠在最上面,领口别着枚小小的国旗徽章,是去年中超夺冠时,许老板亲手别在他胸前的。

“王帅,帮我看看护具松紧。”林宇轩抬了抬脚,王帅走过来,用手指按了按护具边缘,“再紧一格,等下跑起来不容易晃。”他顿了顿,瞥见林宇轩脚踝处隐约的淤青,“真要是上不了,别硬撑。你十七岁拿金靴那年,我还在预备队坐冷板凳呢,你的日子长着呢。”

林宇轩笑了笑,没说话。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装备的影子,像一排沉默的战友。他想起三个月前出发时,队伍连赞助商的宣传照都拍得匆匆忙忙——那时候谁能想到,这支赛前排名垫底的队伍,能一路掀翻巴西、绝杀伊朗,站在东京体育场的决赛场前。

大巴车驶离运动员村时,路边的樱花树影一闪而过。王帅靠窗坐着,突然指着窗外“哎”了一声——护栏外站着个穿旗袍的阿姨,举着块纸板,上面用毛笔写着“中国门将,守住梦想”,字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手套。

“是华人吧?”纪风凑过来看,远处的天桥上已经站满了人,红色的国旗像潮水似的翻涌。有几个留学生举着手机直播,镜头对着大巴车,嘴里喊着“国奥队加油”,声音透过紧闭的车窗传进来,闷闷的,却像鼓点敲在心上。

“听说大使馆昨天发了通知,”助教拿着扩音器坐在前排,声音里带着笑意,“在日华人社团包了五辆大巴,从千叶、神奈川赶过来的,还有留学生自发组织了加油团,举着牌子在体育场外等了三个小时了。”

大巴靠近东京体育场时,声浪突然炸开了。王帅扒着窗户,看见入口处的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挤成一片,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举国旗,有年轻情侣举着“纪风绝杀帅爆了”的灯牌,还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举着幅画——画上是林宇轩射门的剪影,旁边写着“我也是17岁,要像你一样厉害”。

“这阵仗……”王帅的声音有点发紧。他想起小组赛第一场输给巴西后,国内媒体说“国奥队完成了赛前目标”,那时候看台上只有零星几个华人,喊加油的声音被巴西球迷的欢呼盖得严严实实。

主教练张军从过道走过来,手里拿着战术板,却没说战术,只是拍了拍王帅的肩膀:“看看外面,这些人不是来看热闹的。咱们从预选赛一路拼过来,拼的不只是输赢,是让更多人觉得‘中国足球也能行’。”他走到林宇轩身边,弯腰看了看他的护具,“等下下车,按防疫规定,不能停留太久,但该回应的要回应。他们为咱们跑这么远,总得让人家知道,咱们看见了。”

大巴缓缓停在球员通道入口,车门打开的瞬间,欢呼声像浪头一样涌了进来。张军第一个下车,对着人群挥手,白色的教练服在红色的人潮里格外显眼。接着是纪风,他刚踩下台阶,就听见有人喊“纪风看这里”,转头时,看见几个留学生举着他半决赛任意球破门的照片,举得高高的。

“签名!能签个名吗?”前排有人递过来笔记本,隔着一米的防疫距离,纪风犹豫了一下,张军在旁边说“快点签,别耽误进场”。他接过笔,飞快地写下名字,指尖触到笔记本封面——上面贴着张剪报,是年初他巴塞罗那一线队首秀替补出场,旁边用红笔写着“中国足球会好起来的”。

王帅下车时,那个穿旗袍的阿姨突然哭了,举着纸板的手在发抖:“孩子,守住门!阿姨给你包饺子等你回来!”他愣了一下,对着阿姨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有点哑:“您放心。”

林宇轩被助教扶着下车时,阳光正好晃眼。他看见人群里有个男生举着恒大的队旗,看见有个女生举着“17岁的未来”的牌子,还看见几个日本球迷举着“加油中国”的横幅,用生硬的中文喊着“林宇轩”。

“这边!”有人递过来一支笔,他接过,单脚支撑着在笔记本上签名,笔尖划过纸面时,手有点抖。那本笔记本里夹着张照片,是他第一次入选国奥队时的合影,照片上的自己还带着婴儿肥,站在队伍最边上。

“注意防疫!”张军在前面喊,队员们开始往通道里走。林宇轩回头望了一眼,广场上的五星红旗还在风里飘,欢呼声像潮水似的跟着他们,漫过球员通道的阴影,漫过心跳的鼓点。

王帅走在他旁边,突然低声说:“刚才那个阿姨,让我想起我妈。我第一次踢职业赛,她在看台上举着‘儿子守门最棒’的牌子,被旁边球迷笑了,还跟人吵了一架。”

林宇轩笑了,脚踝的痛感好像又轻了些。护具蹭过战靴,发出轻微的声响,像在回应远处的欢呼。他知道,今天站在这里的不只是他们十一个人,还有那些举着国旗的手,那些带着乡音的喊,那些藏在心底的“中国足球能行”——这些比决赛的胜负更沉,也更烫。

通道尽头传来球场的喧嚣,隐约能听见现场播报员的声音。张军停下脚步,转身看着队员们,阳光从他身后的入口涌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记住外面那些脸。等下上场,别想输赢,就想一件事——让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再骄傲一次。”

队员们没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纪风把战靴的鞋带又紧了紧,王帅捏了捏掌心的旧手套,林宇轩扶着墙壁,慢慢站直了身体。通道外的光越来越亮,像一片等待他们奔赴的战场,也像一片托着他们的海。

大巴轮胎碾过路面的声音同时停了,红色与深蓝色的车身像两块即将对撞的磁石,稳稳扎在球员通道入口。纪风刚踩着耐克飞马35跳下车,就被一道熟悉的目光锁住。

“纪!”佩德里的声音带着西班牙人特有的卷舌音,他正从深蓝大巴上下来,浅棕色头发被风吹得有些乱,手里转着个足球,“听说你小组赛那个任意球,弧线比我去年欧冠的还刁?”

纪风笑了,指尖蹭了蹭球衣领口的国旗标:“兄弟要是有空,等下场上我给你演示一遍?”

话音刚落,米格尔就挤了过来,深蓝色训练服的拉链故意敞开,露出里面印着号码“2”的背心:“演示?先过了我这关再说。”他盯着纪风的战靴,“耐克新出的刺客15?看来赞助商对你期望不低,可惜啊,脚法跟不上装备。”

“总比某些人穿着顶配暗煞,还被青训营小孩晃倒强。”纪风回敬道,目光扫过米格尔的脚踝,“听说你上周训练崴了脚?决赛要是跑不动,可别找借口。”

米格尔嗤笑一声,刚要反驳,佩德里笑着打圆场:“行了,等下场上再较量。”他看向刚被扶下车的林宇轩,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你的伤怎么样?去年欧冠你那脚远射,我在电视前看了三遍。”

林宇轩扶着护具站定,护具边缘的冰袋还冒着丝丝凉意:“多谢关心,足够应付某些转身慢的后卫。”他朝米格尔抬了抬下巴,“比如你。”

米格尔挑眉:“口气不小,等下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应付我的贴身防守。”

“随时奉陪。”林宇轩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股韧劲。

佩德里拍了拍两人的胳膊——隔着防疫线,动作更像是象征性的鼓劲:“别光说不练。纪,你的速度是优势,但西班牙队的防线可不比巴西队;米格尔,别太依赖身体,他们的小配合很灵活。”他顿了顿,看向纪风时眼神亮了亮,“去年你说想在诺坎普进球,要是今天赢了决赛,我请你去巴萨主场练任意球。”

“不用等赢了,”纪风扬了扬下巴,“等下我先在决赛场给你留个纪念。”

米格尔推了佩德里一把:“别跟他们说废话了,教练在催了。”他最后瞪了纪风一眼,“等下防死你,可别哭鼻子。”

“谁哭还不一定。”纪风回了个鬼脸。

西班牙队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通道另一端,佩德里转身时还朝他们挥了挥手,米格尔的深蓝色背影却挺得笔直,像根随时准备出鞘的剑。

“这狠话放的,”林宇轩轻轻笑了,护具蹭过战靴发出细碎的响,“等下不上场都对不起他。”

纪风已经迈开步子往通道里走,耐克战靴踩在地面,脚步声里带着股冲劲:“放心,我替你先会会他。”他回头看了眼林宇轩,“要是看到他漏人,记得喊一声。”

通道里的灯光渐亮,远处球场的欢呼声像潮水般涌来。纪风摸了摸胸前的队徽,刚才佩德里说“诺坎普”时,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巴萨比赛的样子——那时候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和偶像站在同一片赛场的两端,用狠话和球技,完成一场属于足球的对话。

“走了,”他朝林宇轩和王帅招招手,“让他们看看,中国球员的狠话,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