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续建令宝钢下马停缓再上马8(1/2)
1981年的秋风裹着桂香钻进宝钢指挥部的窗户时,走廊里的电话铃突然炸响。总机员小张的手都在抖——那是国务院办公厅的专线。
\"续建令!\"她举着话筒的手直打颤,\"正式文件下午就到!\"
指挥部大楼霎时像被点燃的炮仗。三楼会议室的百叶窗没拉严,能看见里头的人影晃成一片。老周扒着门框探了探头,见总工程师王振华正攥着钢笔在笔记本上划拉,纸背都洇出了褶皱;计划处处长李建国把茶杯往桌上一墩,溅出的水在\"停建\"两个字上晕开,倒像是给\"续建\"提前打了标记。
消息像长了翅膀。下午三点,大院里的广播刚念完文件,原本沉寂的工地突然活了过来。停了半年的塔吊重新转动,发出久违的嗡鸣;运输卡车鸣着笛冲进厂区,车斗里的钢筋闪着银光;最热闹的是焊接车间,老电焊工老陈头摸着焊枪直乐:\"可算能让这铁家伙吃顿热乎饭了!\"
\"同志们!\"指挥部召开紧急动员会时,党委书记赵国栋的声音都带着颤音,\"停建的两年,咱们没松过一口气;今天起,咱们得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他抓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箭头,\"原计划1982年投产?不现实!咱们重新排——1984年建成,1985年投产!\"
台下有人倒吸口凉气。但没人反对。谁不知道这两年是怎么过来的?钢材涨价、外汇紧张、技术难关像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可现在不同了,续建的东风一来,憋着的劲儿终于有了出处。
生产准备组的灯熬到了后半夜。李建国翻着进口设备的清单,手指戳在\"精密轴承\"那栏:\"这玩意儿最金贵,当年从德国运过来,光报关单就堆了半人高。\"他转身对保管科长说,\"老吴,仓库的防潮剂该换了,每天多查两次温湿度!\"
没人想到,这场\"设备保卫战\"会打得如此惊心动魄。那年夏天暴雨倾盆,仓库外的积水漫到了膝盖,保管组的老吴带着徒弟们打着手电筒,趟着齐腰深的水转移设备。陆兆琦蹲在货架前,用棉布蘸着酒精擦去零件上的水珠,棉签在精密部件间来回穿梭,像是在给婴儿擦脸;胡志鸿把铺盖卷搬进仓库,累了就在木箱上眯一会儿,醒来第一句话准是:\"小王,今天湿度计显示多少?\"
后来验收那天,当德国专家举着放大镜检查完最后一组齿轮,对着翻译竖起大拇指时,老吴摸着满是老茧的手笑出了泪:\"咱守的不是铁疙瘩,是国家的心脏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