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黑中介的那些人 > 第209章 阿芳

第209章 阿芳(2/2)

目录

散场后,某集团继承人拦住她:\"芳姐,我想辞掉家族安排的岗位,去做新能源创业。\"阿芳看着年轻人眼中的炽热,想起办公室那盆被挪到窗边的发财树:\"你要想清楚,创业不是叛逆的证明,而是对行业趋势的深刻理解。若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与父辈不同...\"她顿了顿,\"那和盲目坚持错误观念的穷人,并无本质区别。\"

三个月后,阿芳收到年轻人的喜讯——他的团队研发出新型储能材料,获得千万融资。随邮件附上的,还有一句话:\"我终于明白,敬畏规律不是妥协,而是看清事物本质后的主动选择。\"

暮色再次漫入办公室,阿芳合上最后一份报告。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宛如繁星坠入人间。她深知,在这场因果交织的人生棋局里,自己既是弈子,也是观棋人。所谓阶层跃迁,不过是顺应规律者的必然奖赏,而那些妄图对抗天道的人,终将在时光长河里,被冲刷成一粒不起眼的沙。

键盘上的灯光熄灭时,阿芳对着黑暗轻声道:\"没有永恒的富贵,也没有注定的贫穷。唯一不变的,是因果循环的铁律。\"这,或许就是她在人力资源战场纵横多年的终极答案。

阿芳握着马克杯,看着茶水表面漂浮的茶叶在中央空调的气流里打着旋儿。会议室投影幕布上,《资本论》里\"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的段落泛着冷白的光,她用激光笔轻点:\"别把西装革履的面孔当主宰,真正驱动这台机器运转的,是背后的生产关系。\"

实习生小陈举手:\"可那些富二代...\"话没说完就被阿芳截断。她调出后台数据,某新能源集团接班人正在平台投递基层技术员岗位:\"上个月,这位公子哥刚卖掉家族传统产业,带着资金切入光伏赛道。资本从来不会眷恋某个躯壳,当旧有的生产关系无法创造价值,'它'就会寻找新的宿主。\"

办公室突然响起争执声。前台围着个穿貂皮大衣的中年女人,她攥着合同尖叫:\"我托了那么多层关系,你就给我儿子找这种工作?他可是海归!\"阿芳走过去,瞥见合同上\"行政助理\"的职位——那是某互联网大厂淘汰冗余部门前,最后一批象征性招聘。

\"张姐,\"阿芳抽出另一份文件,\"您看这个AI训练师的岗位,薪资是行政岗的三倍,但需要...\"对方立刻打断:\"我儿子怎么能做这种伺候机器的活儿!\"阿芳没再劝说,她清楚,当人试图用关系网对抗生产关系的演变,就像用竹篮承接奔涌的潮水。

深夜加班时,阿芳收到匿名邮件,附件是段暗访视频:某个号称\"人脉大师\"的网红正在授课,屏幕上闪烁着\"认识大佬三步逆袭饭局社交改变命运\"的标语。她冷笑一声,将视频转发给合作企业的hR总监:\"最近这类诈骗课程很火,你们的招聘信息里最好加上防骗提示。\"

总监秒回:\"刚处理完个案例,有人花二十万买'内推名额',结果进的是三个月前就注销的空壳公司。\"阿芳望着窗外的cbd,玻璃幕墙上倒映着无数加班的身影,突然想起《共产党宣言》里的句子——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才能活得起来。

第二天,阿芳在培训会上播放那段视频:\"看这些人挥舞的手势、煽动的表情,和十九世纪的传教士有什么区别?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不是靠人脉搭建,而是技术迭代推动的必然。\"她调出数据模型,AI岗位需求三年增长300%,传统中介业务萎缩15%,\"那些试图靠关系网逆天改命的人,不过是骗子眼里的移动At。\"

周末,阿芳参加行业峰会。圆桌论坛上,某地产大亨拍着胸脯:\"人脉就是财富,我当年...\"阿芳接过话筒:\"王总,您的物业公司上个月接入了我们的智能客服系统,裁员40%的同时效率提升两倍。这不是某个人的胜利,是生产关系优化的结果。\"全场寂静中,她补了句:\"就像蒸汽机取代纺织工,从来不是某个工匠的失败。\"

散场时,个戴金链子的男人拦住她:\"妹子,听说你路子广,我想...\"阿芳笑着打断:\"李哥,区块链行业最近缺合规人才,您要是愿意从零学起...\"对方脸色骤变:\"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话音未落就被人群冲散。阿芳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想起那些在平台反复投递\"轻松高薪\"岗位的求职者——他们和想靠关系走捷径的人,本质上都在抗拒生产关系的铁律。

深夜回家,阿芳打开阳台灯。飞蛾扑向光源,在玻璃上撞出细碎的声响。她对着黑暗轻声道:\"异化不是诅咒,是认清规律后的清醒。就像飞蛾明知灼痛仍追逐光明,我们在资本浪潮里起舞,也该看懂潮汐的方向。\"窗外,城市霓虹依旧,在生产关系的长河里,每个妄图用人脉搅动水流的人,终将成为浪花里的泡沫。

阿芳站在天岂人力资源中介年度战略发布会的演讲台上,身后巨幕流转着AI人才供需曲线与元宇宙职业图谱。当同行们还在讨论传统猎头业务时,她指尖轻点,屏幕上跃出\"意识流招聘\"的概念——通过脑机接口解析求职者潜意识中的职业倾向。

\"有人说我在玩火,\"她摘下黑框眼镜,露出锐利的目光,\"但真正的主流,从来都是敢于在边缘试探的少数派。\"台下哗然中,阿芳想起三年前那个改变她认知的深夜。

那天暴雨倾盆,她在办公室修改方案,突然收到阿强的消息。曾经那个从基层做起的年轻人,如今已是科技公司高管,却在信息里写:\"芳姐,我好像丢了点什么。\"阿芳望着窗外的雨幕,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追逐效率与规律的路上,似乎也遗忘了作为\"人\"的温度。

第二天,阿芳暂停了所有机械化的人才匹配流程,带着团队走进城中村。潮湿逼仄的出租屋里,她见到了背着编织袋找工作的农民工老张。\"俺就想找个管吃住的活儿,能按时发工资。\"老张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安全帽,\"城里太复杂,俺怕被骗。\"

这一刻,阿芳想起自己曾信奉的\"弱肉强食\"法则。她突然蹲下身,认真记下老张的需求,就像面对任何一位高薪候选人。那个瞬间,她决定做个\"非主流的主流\"——在冰冷的商业规则中注入人性的温度。

阿芳开始搭建\"双向救赎\"计划:既为企业输送真正适配的人才,也为求职者规划可持续的职业路径。她带着团队开发出\"人生画布\"系统,用可视化图谱帮助人们看清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这一举动遭到同行嘲笑,却意外获得基层求职者的热烈响应。

某天,一个穿着破旧校服的女孩找到阿芳。她叫小雯,父亲重病,急需一份工作。阿芳没有直接推荐岗位,而是带她参观了不同行业的工作场景。当小雯站在宠物医院,看着医护人员温柔地照顾生病的小动物时,眼中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三个月后,小雯成为宠物护理师,还考取了兽医助理资格证。她给阿芳发来感谢信:\"原来工作不仅是赚钱,还能找到热爱。\"这封信让阿芳更加坚信,真正的成功,不是把人变成资本齿轮,而是帮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

在追逐\"变化\"的道路上,阿芳将目光投向行业标杆。她研究全球顶尖人力资源专家的案例,甚至化名应聘竞争对手的岗位,亲身体验不同的运营模式。她将这些经验融入自己的体系,创造出\"共生招聘\"理论——企业与人才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相互成就的命运共同体。

当AI开始取代基础招聘工作时,阿芳带领团队转型为\"职业哲学家\"。他们开设线下工作坊,帮助人们探索职业与人生的深层意义。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举动,反而让天岂在行业寒冬中逆势增长。

\"道法自然,\"阿芳在新员工培训时说,\"就像流水从不止步于一种形态,我们也要在变化中保持本心。\"她指着墙上的书法作品,那是老张学会写字后送来的\"天道酬勤\",墨迹虽显稚嫩,却饱含真挚。

如今的阿芳,既是行业变革的推动者,又是坚守人文关怀的守护者。她明白,真正的超越不是成为谁的复制品,而是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之道。在资本与人性的博弈中,她走出了第三条路——让商业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沦为商业的附庸。

夜幕降临,阿芳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她知道,这条非主流的主流之路没有终点,唯有不断适应变化,坚守本心,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