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阿斌(2/2)
“王大姐,您上次处理的电池召回事件,能不能换个说法?” 阿斌看着她的发言稿,“别总说‘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太硬了。”
王大姐皱起眉:“事实就是如此,难道要编故事?”
“不是编,是找角度。” 阿斌打开车企的用户画像,“买你们车的年轻人,最吃‘真诚’这套。您可以说,‘那天凌晨三点,我在车间跟工程师们一块测数据,发现有块电池的温度比标准值高了 0.5 度。虽然在安全范围内,但我们还是决定全部召回 —— 因为车主里有很多新手妈妈,她们带着孩子上路,0.5 度的风险也不能有’。”
王大姐愣住了:“可那批电池根本没涉及安全问题。”
“但你讲了个保护孩子的故事,比任何数据都有说服力。” 阿斌调出某手机品牌的危机公关案例,“他们当年因为信号问题道歉时,cEo 直接在发布会上说‘我让我妈失望了’,瞬间拉近了距离。”
他帮王大姐重新设计了人设:“不是高高在上的公关专家,是‘懂技术的妈妈’。您女儿刚上幼儿园吧?可以在采访里说,选这份工作,是想让女儿以后能坐更安全的车。”
面试那天,王大姐穿了件简单的白衬衫,开场就说:“我来应聘,是因为上周接女儿放学,她指着你们的车说‘妈妈,这个车车没有烟囱,是不是不会弄脏天空?’”
车企老板的眼睛瞬间亮了。
傍晚时分,一个应届生小龙急急忙忙冲进办公室,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简历,声音带着哭腔:“斌哥,我跑了十家公司都被拒了,他们说我没经验,可我真的很想进互联网行业做运营啊。”
阿斌接过简历,上面除了基本信息,只有在校期间组织过几次校园活动的经历。他拍了拍小龙的肩膀:“别慌,你的经历不是没亮点,是没讲好故事。”
他指着简历上 “校园歌手大赛策划” 那栏:“你别只写‘负责活动策划与执行’,要换成‘用三周时间,将一场普通校园比赛打造成校内现象级活动,通过短视频预热吸引 3000 人线上投票,现场参与人数突破 800 人,比往届增长 200%,还拉到了 5 家本地商户赞助’。”
小龙一脸茫然:“可这些数据……”
“数据是事实,关键是怎么包装。” 阿斌打开电脑,“你再给这个经历加个故事感的标题,比如‘从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 —— 我的校园赛事逆袭记’。然后在面试时说,‘我知道自己没职场经验,但我能把看似普通的事做出新意,就像策划那场歌手大赛,我发现同学们喜欢看幕后花絮,就每天拍选手备赛视频发校园号,结果热度一下就起来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还要给你立个人设,‘擅长从 0 到 1 挖掘价值的潜力运营’。你要让面试官觉得,虽然你现在经验不足,但你有那种能把小事做好、做出彩的能力,这正是他们需要的。”
小龙听得眼睛发亮,原本沮丧的神情一扫而空,连忙拿出笔在简历上修改起来。
晚上的复盘会上,总监把阿斌的案例投影在大屏幕上:“传统中介拼的是信息差,未来拼的是故事力。就像网红主播卖口红,不是说成分多好,是涂了能变自信;我们推荐人才,不是列履历,是让客户相信这个人能带来新可能。”
阿斌想起三太在灵堂说的 “立人设,讲故事”,忽然觉得这六个字像把钥匙,打开了中介行业的新大门。他翻出手机里存的老照片,是刚入行时拍的,穿着笔挺西装,手里捧着厚厚的简历,以为只要匹配供需就能搞定一切。
“斌哥,刚才接到一个紧急需求,有家连锁餐饮企业明天要招一批储备店长,要求能快速适应不同门店的运营,还得有团队凝聚力。” 阿杯拿着刚收到的需求单走进来。
阿斌接过需求单,嘴角扬起一抹微笑。这又是一个展现讲故事能力的好机会。他可以给候选人打造 “能快速融入团队的门店粘合剂” 人设,让他们在面试时多讲讲自己如何协调同学关系、组织集体活动的故事,让餐饮企业看到他们身上的潜力。
毕竟,连继承家业都能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戏剧,还有什么人才推荐不能用故事重新定义呢?阿斌打开文档,开始梳理适合的候选人资料,他知道,明天又将是充满挑战与创造力的一天。
晨会刚开始,玻璃门被推开时带起一阵风。天岂的创始人孙浩天背着双肩包走进来,褪色的帆布包上还印着十年前的招聘标语 ——“你有需求,我有人才”。
“都停一下。” 孙浩天把包往会议桌上一扔,拉链没拉好,滚出半盒降压药,“刚从深圳回来,那边的中介老板现在都开直播了。”
阿斌正在整理连锁餐饮的候选人资料,闻言笔尖一顿。孙浩天是行业里出了名的 “幕后派”,信奉 “闷声发大财”,连行业峰会都只派总监参加。
“直播?播什么?看我们筛简历吗?” 阿杯忍不住笑出声,被孙浩天瞪了回去。
“播怎么帮老板解决麻烦。” 孙浩天点开手机,屏幕上是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在镜头前比划,“这家中介上个月签了三个大单,就因为老板天天直播拆解用工案例。有个服装厂老板看了他的直播,连夜飞过去签合同。”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阿斌想起上周陪孙浩天见客户,对方老板全程对着手机刷直播,连合同条款都没仔细看。
“以前是我们手里有人才,客户求着来。” 孙浩天敲着桌子,声音发闷,“现在呢?招聘网站能搜简历,AI 能初筛,人家凭什么找我们?” 他忽然指向阿斌,“你上次给老字号推的那个老周,为什么能成?不是因为简历匹配,是你把故事讲进了董事长心里。”
阿斌的后背微微发烫。他想起三太说的 “阳谋”,忽然明白孙浩天话里的意思 —— 当供需关系逆转,中介手里的 “货” 不再稀缺,话语权就得从资源转向信任。
下午的客户是家玩具厂,老板张总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手里的订单合同拍得桌子砰砰响:“三个月!我只要三个月,必须招到五十个熟手缝纫工!不然这批迪士尼的订单就得违约,违约金够我赔掉半条命!”
孙浩天没说话,示意阿斌开口。阿斌翻开用工报表:“张总,您厂里现在的工人平均年龄四十五岁,年轻人不愿意来,不是因为工资低,是觉得做玩具没前途。”
“那你们有什么办法?” 张总猛地停下脚步,“我不管你们是找还是骗,人到就行,价钱好说!”
“您说了不算。” 孙浩天突然插话,慢悠悠地给自己倒了杯茶,“就算我们帮您招满五十人,三个月后留不住,钱不还是白花?”
张总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现在招人得让工人觉得‘我说了算’。” 孙浩天把茶杯往桌上一放,“您车间里的缝纫机还是十年前的型号,年轻人宁愿去电子厂站流水线,也不想蹲在这里踩踏板。” 他点开手机里的直播回放,“深圳那家玩具厂,老板亲自跟工人拍短视频,展示新换的智能缝纫机,说‘你们说了算,想怎么调速度就怎么调’,现在工人排队应聘。”
阿斌在旁边补充:“我们可以帮您策划个‘玩具匠人计划’。让老工人带新人,拍成纪录片发在短视频平台,强调‘在这里,你的手艺说了算’。再留出三个组长名额,让新人有盼头 —— 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被人使唤。”
张总愣住了:“我花钱招人,还要听他们的?”
“您想想,产能爆表的时候,销售说了算;现在工人比订单还金贵,当然是工人说了算。” 孙浩天站起身,双肩包的带子在背后晃悠,“您要是愿意改,我们就接这个单子。不仅帮您招人,还帮您做工人留存方案。要是还想当甩手掌柜,另请高明。”
走出玩具厂时,阿斌忍不住问:“陈总,您不怕他真找别人?”
“他找不到比我们更懂人心的。” 孙浩天望着路边招工的广告牌,“以前老板觉得给钱就行,现在得让人家觉得‘这钱挣得值当’。就像你给应届生小龙包装简历,不是让他装成老手,是让他觉得‘我的努力有人看见’。”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龙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入职通知书。年轻人在消息里说,面试官特别喜欢他讲的 “校园赛事逆袭记”,觉得他 “懂年轻人的心思”。
回到公司时,孙浩天径直走向摄影棚。那是上周刚腾出来的储物间,现在架着补光灯和三脚架。
“阿斌,你过来。” 孙浩天对着镜子整理领带,“今天的直播主题就叫‘老板说了不算时,该怎么办’。” 他指了指背景板,“把玩具厂的案例拆解开,告诉那些老板,现在的工人要的不是工资条,是‘我在这家厂能说了算’的体面。”
阿斌调试着镜头,忽然想起刚入职时,孙浩天对他说 “中介就是牵线木偶,别把自己当回事”。现在这个对着镜头练习微笑的老头,倒比谁都明白 —— 当供需关系的天平倾斜,能站在台前讲故事的人,才能握住新的砝码。
直播开始时,在线人数只有几十个。孙浩天有些紧张,手里的茶杯晃了晃,茶水溅在西装裤上。
“大家好,我是天岂的孙浩天。” 他对着镜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今天不讲招工,讲讲我上周遇到的事。有个老板跟我说,现在的工人太难管,说不得骂不得……”
阿斌站在镜头外,看着在线人数慢慢上涨。有观众发弹幕:“陈总说得对!我们厂老板就知道画饼,谁愿意干?” 还有人问:“你们能帮我们跟老板谈谈吗?我们就想要个午休床。”
阿杯突然拽了拽阿斌的袖子,指着屏幕 —— 张总的头像亮了,还刷了个火箭。
直播结束时,孙浩天的后背已经湿透。他瘫坐在椅子上,看着手机上新增的二十多个咨询,突然笑出声:“原来站在台前,比躲在幕后踏实。”
阿斌递过一瓶水:“您刚才说‘你说了算,要钱有什么用;你说了不算,要钱有什么用’,这话够狠的。”
“不是狠,是实话。” 孙浩天拧开瓶盖,“以前我觉得手里有客户名单就了不起,现在才明白,人家信你,不是信你手里的名单,是信你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说了算’。” 他望着窗外的夕阳,“就像三太说的,做生意讲的是人心。以前是算计人心,现在得捧着人心走。”
摄影棚的灯还亮着,孙浩天已经开始琢磨明天的直播内容。阿斌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帮连锁餐饮拍‘店长成长记’,让候选人觉得‘在这里,我的想法说了算’。”
手机提示音响起,是老周发来的照片。老字号糕点铺门口排起长队,年轻人们举着 “外婆的冰碗” 拍照,绿豆糕的包装盒上印着二维码,扫开是顾客们的亲情故事。
阿斌笑着回复:“故事还能再升级 —— 让顾客投票选新口味,告诉他们‘你的喜好说了算’。”
发送成功的瞬间,他忽然明白,这个时代的中介不再是供需之间的挡板,而是要成为让两边都觉得 “自己说了算” 的支点。就像孙浩天从幕后走到台前,不是为了抛头露面,是为了让更多人相信:好的中介,能让每个人都在交易里找到自己的体面。